
郑欣宜:从“死亡之吻”到红馆女神,一个港乐千金的荆棘路

昨晚的歌手,还是没有等到郑欣宜回来。
三个星期前,郑欣宜突然宣布退出《歌手2025》竞演——原因是拍VCR的时候被灯具弄伤了,伤情影响了演唱状态,只能遗憾退赛。
原本就略显神秘的郑欣宜,这下显得更“神秘”了。
郑欣宜的饮歌,你记得几多?
郑欣宜,现在已经是有代表作能登《歌手》的“小天后”了。
好多人对她的《女神》不陌生,她以歌传达“只要你有自信,你就是美丽”的信息,MV播出后点击率突破五百万,很多人都被她娓娓唱来的那句“不要低头/光环会掉下来/你是女神/不要为俗眼收敛色彩”打动。
但郑欣宜hit的不止有《女神》,有很多歌是你听一听就会记住的旋律。
初出道时,唱片公司给郑欣宜安排的是“苦情歌”路线,专辑名叫《有故事的人》,旋律抓耳,歌词却是讲对 crush“爱而不得”的故事。
彼时是有不少女歌手靠“苦情歌”路线大获成功,比如吴雨霏,成“苦情歌后”,郑欣宜的师姐关心妍,唱的很多歌也是又苦又惨,当时还在事业上升阶段的卫兰,歌更是“惨”到入心入肺。
卫兰的故事戳:
郑欣宜要出专辑,公司也就顺理成章让她走“惨情歌”的路数,第二张专辑叫《故事的配角》,就差把“卑微”写在脸上了。
主打歌《配角》讲三角恋里无名无姓的“乞讨者”,《渺小》讲没信心的单恋,单听都挺抓心抓耳,放一起听有一种“卑微到尘埃里”的感觉,太惨了。
对了,这张专辑里还有一首《忘记的理由》,翻唱自A-lin的《给我一个理由忘记》,属于怎么唱都不会出错的歌,可惜没有做主打。
第三张专辑《The Voice of Love》里,出现了一首很有意思的歌,叫《宠物它》,讲的是情人分手后一方遗弃宠物,用宠物的视角叙事,讲人类的“自私”,角度还挺新颖。
她提到,自己 家中的爱犬是和前男友 Mark 一起 领养的,歌就是想叫人不要遗弃宠物,和 Mark分手后就立刻要了这只狗。
那时郑欣宜签约的是和TVB有 千丝万缕关系的星焕,专辑另一首歌《 拥抱爱》还成为《爱·回家》第一季的主题歌,也是有hit过的。
不过,《拥抱爱》没在TVB hit多久,2014年,郑欣宜就转会到萧定一旗下的星娱乐。
在这个公司里,她似乎有了更大的音乐主导权,开始真正地用歌“唱自己”——用自己英文名Joyce命名的第四张专辑,第一主打就是《女神》,还有唱“不减肥宣言”的《你瘦够了吗》,《如同自己》则讲了“爱你像爱自己一样”的姐妹情感,而不是“爱你胜过爱自己”的卑微诺言。
后来郑欣宜才在采访里提到,她加入星娱乐前,曾经十分迷惘。半红不黑,想做的事也不敢说,没法透过歌曲表达自己的想法。
到了《Joyce》的时候,她才努力去争取自己把控每个细节,拿到碟的时候,她终于能对自己说:“他人喜不喜欢,买不买都不要紧,因为我对得住自己。”
《女神》拿奖无数,老板萧定一高兴得写了千字文,喊话郑欣宜要“活出自我”。
靠《女神》这首歌,郑欣宜赚到了入行以来的第一桶金。
那时郑欣宜信心十足,想学市场管理自己开公司,萧定一也爽快答应,给她单开了一条线运营公司。
可惜这“蜜月期”不太长,后来萧定一和TVB打官司,旗下歌手躺着中枪,都被TVB封杀,2020年郑欣宜和公司合约到期后,选择转投寰亚。
来到新公司,郑欣宜继续和写出《女神》的Y合作了《小夜灯》。
这是一首给成年人的“童谣”,歌词能让人联想到家人、朋友,也能联想到她和肥姐沈殿霞,网传郑欣宜35岁后就可以领取 沈殿霞的遗产,这些新闻总让郑欣宜觉得很无奈,种种真实故事与虚构隐喻,经由填词人的手融进歌里。
之 后的第六张专辑,主打歌 《GLITTERFALLS》走起电子流行路线,郑欣宜的“女神唱跳”风全开,她说,自己很喜欢闪亮的东西,希望借着这首歌,提醒大家拥抱属于自己的Magic(魔法)。
集齐了情歌、话题之作、电子等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在2022-2023年,郑欣宜也密密开唱,连续两年开红馆……
就在许多人觉得,郑欣宜已经顺利杀入天后位,未来星途璀璨时,她却突然“消失”了。
工作状态中突然“失联”、停工,有传她是身体出问题,有说她是和公司有纠纷被雪藏,甚至还有传她去加拿大生娃……我们曾经写过:
到前段时间,陆陆续续有人“野生捕获”郑欣宜,她看起来状态还不错。因此最近网上才传出了新消息:郑欣宜和寰亚合约到期,疑似要过档环球唱片。
上《歌手2025》,据传也是她要重振旗鼓回归乐坛的第一步,之后她还会有新专辑发出。
不知道签约唱片公司的饼是不是真的,《女神》走红时她曾在一个采访里提到,成为“星二代”,是福亦是祸,她很想有自己的存在价值,而不是靠任何人,但现实是如果不是她的父母,大家也叫不出她的名字。
也因为妈妈离世,她才开始过起了“事事靠自己”的生活,从《配角》唱到《女神》,这条路走得跌跌撞撞,到如今上《歌手2025》,第一关就遇水逆,不知道未来将会面迎什么。
迷惘过,消沉过,但郑欣宜依然有推翻一切重来的勇气。
从小胖妞变“下一站天后”
郑欣宜的成长,一边享受妈妈极致的庇护和溺爱,一边承受着巨大的舆论恶意。
在我的记忆里,郑欣宜从小就是个胖胖的女孩,总跟着肥姐一起出镜。比如这首 《夏日飞舞》 ,欣宜和妈妈一起载歌载舞。
第二年母女又合作了《星星传说》,小欣宜唱“入睡后我最怕,孤单单自己一个”,沈殿霞回“入睡后满天星星会陪你度过”,温馨的母女互动画面令人难忘。
凭这些儿歌,小小的郑欣宜踏上了儿歌颁奖典礼的舞台,《星星传说》得奖的1998年,郑少秋还去当颁奖嘉宾,给了女儿一个大大的吻。
2000年,沈殿霞郑欣宜母女组合再来了一首《Thank you妈咪》,严格来说这是郑欣宜第一首自己主唱的歌曲,也是她的小小“自传”,讲她从两岁到八岁是怎样的变化,而肥姐就开开心心在歌里应和,接收女儿的“表白”。
改编自美国家喻户晓的童谣歌 《Oh My Darling, Clementine》
这个胖嘟嘟的小女孩,因此成为许多人“童年回忆”的一部分。
15岁的时候,郑欣宜独自站上了TVB一档筹款节目的舞台,唱跳了布兰妮的 《 Oops!... I Did It Again 》,肥姐则在台下全神贯注地看着女儿的表演。
郑欣宜曾说,自己三、四岁就喜欢表演,小时候喜欢爬上饭桌,站在转盘上,假装自己在红馆。只要能令大家鼓掌、开心,她自己也会开心。
可外界并不看好她入行。
香港对于“星二代”向来是特别严格,就像音乐人陈少琪所说,由于父母都是行业前辈,他们必须比其他人努力十倍,才能打破观众对他们的预判。
谢霆锋、麦浚龙、郑中基出道时都面对过这些严格审视,郑欣宜也一样,大家都觉得她是靠着肥姐的资源才能在各种节目上露脸,毕竟她胖胖的身材和外表,注定没有当女明星的先天条件。
于是她打破大众偏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当张玉珊修身堂的瘦身代言人,减肥50公斤。
这个消息震惊全港,媒体轮番追访,拍她去秘密瘦身,拍到她开始从圆脸变尖下巴,追访到加拿大去,连肥姐都怒吼“不要烦我的女儿!”
而变瘦的郑欣宜,表示暂时没有计划加入娱乐圈。
说是没有加入计划,但暑假回香港, 手头已经接了不少工作,包括拍电视特辑、准备处女大碟等,港媒毒舌“非艺人过上了艺人的生活”。
最大的恶意,还是2005年,因为在舞台表演上扮白雪公主献吻吴卓羲,竟收到过百宗投诉,周刊把她的照片做成镖靶,说她恶心,说她故意加戏,形容这是”死亡之吻“,言语极尽刻薄。
当年林晓峰和查小欣主持电台节目聊到郑欣宜,林晓峰转述听众的意见,说她有两个选择:一是再胖回去,就像不倒翁那样拿着麦克风;二是沈殿霞郑少秋登报和她脱离关系,惨一点会令人同情。
来源:新浪娱乐
被铺天盖地骂了几轮的郑欣宜,彼时只有十七岁。
作为一个艺人“预备役”,她没有太多准备去应对眼前的 舆论,谈恋爱也不避嫌,穿衣打扮也很大胆,而为了保护女儿,肥姐好几次当众发火,和传媒起冲突……
直到2008年,沈殿霞因病离世, 母亲的庇护和溺爱戛然而止,汹涌的恶意再也没有任何屏障,像子弹一样肆无忌惮地落在郑欣宜身上。
有港媒说她卖了母亲留下的豪宅,套现1300万港元挥霍,和洋男同居,当街激吻,个别港媒还没品到拿着欣宜的性感照给秋官看……
不自爱、叛逆、败家、发明星梦、郑欣宜给人的感觉是个叛逆任性的富二代。
幸好,肥姐在世的时候,在娱乐圈处处与人为善,为女儿积累了很多“善因”,加上临终前积极托孤,郑欣宜处在风口浪尖的时候,得到不少娱乐圈大佬和大姐大的关照。
她很快参演了TVB的《毕打自己人》,正式以演员身份出道,而新专辑就为了配合宣传档期,拖到2011年才出。
那张《有故事的人》,郑欣宜剪了利落的短发,瘦出新高度,有了新的形象记忆点是有的,更重要的是,她第一次收获了“原来郑欣宜唱歌不错”的评价。
那是她第一次用作品,而不是减肥成功或者其他周边新闻被评价。
在推出《Joyce》的2014年,她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不再减肥”。
原来过去十年,她为了维持身材,长期吃药、忌口、挨饿、扣喉,以致胃痛如影随形,而只要她有一点复胖的倾向,大家又开始对她身材样貌指指点点。
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她一度患上惊恐症和抑郁症,无数个夜晚都因为失眠而无法安睡,出现情绪问题。
《Joyce》的封面,是郑欣宜顶着肉肉的脸,用手放在鼻孔上,非常真实地“做自己”。
这一次,反而很多人向她投来欣赏的目光——
她不再是倚赖父母的妈宝女,有自己的想法,不再是港式唱片工业流水线的套路产物,而是有自己的创造力,能量十足。
宣布不减肥时,她甚至已经做好了“放弃”的准备,就是万一这条路不成功,她有可能选择其他退路。
这条路是对的,随着唱片工业的“捞金”热潮渐退,能出好作品的歌手买少见少,总能以歌表达自我、彰显态度的郑欣宜变成了“珍稀歌手”。
她的人和歌,也从这张专辑开始,慢慢融为一体,她唱自己的故事,也给那些同样受过挫折、跌跌撞撞长大的人更多代入空间。
从需要力量,到给人力量,这张专辑成为她涅槃的节点。
回想起儿时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妈妈会问她“尽力了吗?”到被“看到”的一刻,她终于可以自豪地说:“尽力了”。
只是“尽力”的同时,“压力”也无处不在。
双面郑欣宜,有缝隙的坚强
记得肥姐去世的时候,郑欣宜在镜头前泣不成声,说:“我会争气,我会乖”。
可是哪有人真的会一夜长大?“妈宝女”只是逼着自己坚强罢了,私下的她,有敏感、不自信的一面。
提到吻吴卓羲被嘲,郑欣宜依然会很介意,她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可以这么坚强,但其实我不是,当初我头上带着皇冠扮公主被人骂得好惨,人家还说‘死亡之吻’,其实我好介意,我一点都不大方。”
而她之所以能坚强说出这段经历,是因为她凭借自己的实力,拿下了“我最喜爱女歌手”。
可成长过程中遭受过的攻击和恶意,父亲长期的疏离,母亲离世后的孤独,十年减肥留下的身体和情绪后遗症,都让她的坚强变得有缝隙。
她会在获得肯定,事业顺利的时候有危机感,比如《女神》走红,会觉得之后无论歌或工作变得更难,又会质疑自己的能力,觉得 这首歌这么有力量,可能都是词曲者的功劳。
在红馆举行演唱会,她会焦虑到变成“紧张大师”,过量的操练还增加了她脚伤的负担。
演出后也会不断复盘,她会在意有段快歌串烧只有一首自己的歌,觉得如果重新来,她能做得更好……
一边是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另一边是希望做得更好,各种情绪积累起来,变成看不见的压力球,甚至会在状态巅峰一段时间之后突然垮掉。
每一次垮掉,她又要以一种新的方式把自己重建起来。
2008年遭遇丧母打击,她用“全新形象”出道;2014年身体和情绪崩溃边缘,她宣布“不再减肥”;这一次,她消失两年进行自我疗愈……
这次参加节目,她显然是做足准备来的,没想到意外受伤,她给自己的评价是“未达到最佳演唱状态”,宁愿不登场。
暂时离开的“女神”,是为了更好地回来,期待她找到更值得她重返的舞台。
E姐结语
我相信肥姐留给欣宜的,远不止房子票子和人脉。很多做人的道理、生命的哲学、人生的信念,她早就悄悄藏在那些儿歌中,温柔地唱给女儿听。
比如那首《吹泡泡》有一段母女对话是,小欣宜问肥姐,为什么泡泡有些升得高,有些跌得低?肥姐告诉她的是,baby,泡泡有起有跌,做人也是一样,只要我们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要骄傲,也不要气馁,就可以问心无愧。
郑欣宜曾经提到对妈妈的怀念,是会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去感受妈妈的味道,直到味道越来越淡……
所以在那些没有妈妈保护的,跌跌撞撞、起起伏伏的日子里,你说她会不会也无数次循环和妈妈一起唱过的歌?歌声不会变淡,歌里的叮咛会随着她的际遇变得更深沉、厚重。
我相信在很多很多的爱里长大的郑欣宜,一定拥有和妈妈同款内核,是坚韧的,自信的,争气的,乐观的……消失的日子里,只是她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重建。
而从嘲笑郑欣宜到变得珍惜郑欣宜,同样变得成熟的,也有在人生路中跌跌撞撞继续前进的你我。
今天的深夜话题是:
你印象中的郑欣宜是怎样的?
来评论区说说吧~
从电子榨菜到城市客厅,全靠热血牛马的“咖啡男团”?
消失的郑欣宜
香江美丽传说:病榻托孤沈殿霞,感人最是慈母心
-今天头条の主笔-
你的小仙女E姐,听歌的小椒,等待的菜籽
值日生:菜籽 美术:树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