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泽润影业郄国伟导演:信任是从面对面聊内容开始

访客 2025-07-19 11:09:47 11936
泽润影业郄国伟导演:信任是从面对面聊内容开始摘要: 作者|阿po没有科班出身的系统训练,也没有系统规模的导师带教,郄国伟却在剧组中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导演成长路径。从纪录片...

作者|阿po

没有科班出身的系统训练,也没有系统规模的导师带教,郄国伟却在剧组中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导演成长路径。

从纪录片到栏目剧,再到长剧的B组导演,他始终把内容理解力放在第一位,把视听语言的精度当作自我要求。在一次次项目实践中,他没有传统剧组的传帮带优势,而是在拍摄现场用真正的内容表达赢得信任、用作品完成度证明能力。

这也正是杨磊导演与泽润影业信任他的原因,一名不靠标签立足的创作者,却在故事把控、表演引导、现场调度等方面展现出稳定成熟的控制力。公司给他留出空间,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与项目历练,他也不负所望地持续打磨自己,最终走向独立执导。

郄国伟不是一夜成名的新锐导演,也不是头部作品打造出的强类型风格化导演,只是用一部部作品的完成度,默默建立起合作口碑。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在与他的对话中,感受到他不会空谈理想主义,而是聊剧本节奏、聊平台逻辑、聊如何和制片人建立有效沟通方式。他的路径,也许不张扬,但对当下剧集行业来说,恰恰是一条最可持续、最值得信任的导演成长范例。

泽润影业郄国伟导演:信任是从面对面聊内容开始

郄国伟导演

娱乐资本论:可以阐述一下个人的导演成长过程

郄国伟:我童年出生在河北农村,没有像其他小朋友一样看动画片看电视剧,但我很爱看本地戏剧,河北梆子、评剧、丝弦,每次一看就能看几个小时。后来我想读专业院校,但家里人的反对下只能作罢。

大学的时候我就读中文系,开始在学校成立戏剧社 ,排练舞台话剧参加大学生戏剧节,终于有机会到了北京大学戏剧研究所跟随林兆华老师学戏剧,接着又得到了周传基老师给我带来了电影拍摄上的启蒙。

走入社会之后,我起初觉得自己不够成熟,还没有很多自信,于是去拍一些纪录片、央视栏目剧来养活自己,基本上都是自己写剧本自己拍,也收获过不少好评。

再后来因为同学写了一部长剧剧本,想和我一起拍,我又因缘际会找到杨磊导演希望帮忙做监制。虽然这个项目最后没有合作成,但通过互相了解,杨磊导演认为我在戏剧方面的积淀,以及编剧和剪辑方面的能力正好是他想要合作的,就邀请我担任《了不起的儿科医生》B组导演,我才真正进入了电视剧行业。

娱乐资本论:第一次拍电视剧的感受如何?

郄国伟:当时觉得自己很幸运,在此之前我完全没有进入过任何影视工业体系的大组,我的整个导演成长过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草根的。幸运在我的能力被杨磊导演看见了,他也愿意给我这样的机会。

泽润影业郄国伟导演:信任是从面对面聊内容开始

娱乐资本论:第一次独立执导电视剧的契机又是什么?

郄国伟:《他为什么依然单身》这个项目,原本也是片方邀请杨磊导演和我一起拍摄的,但是杨磊导演的时间档期不太合适,就向平台和片方推荐我单独来拍摄。在这之前我只做过《了不起的儿科医生》和《三体》的B组导演,对于相对来说比较新的我,大家会谨慎一点也毋庸置疑。但我觉得还是要争取一下,也不枉杨磊导演的极力推荐。

所以我整理了一份两百多页的PPT,一层层阐述给平台和片方制片人听,也说清楚了大家原本有疑虑的,关于这部剧的核心问题。如何去让平台和片方信任一名年轻导演,或者经验相对比较浅的导演,最简单的方法应该就是从我们面对面聊内容开始。

娱乐资本论:现在很多导演都会运用很丰富的视听语言,您的优势是什么?

郄国伟:以《他为什么依然单身》为例,这部戏我没有完全按照接地气的现实主义题材去做,而是把它定位为有些浪漫主义气息的轻喜剧来做。视听方面和《三体》这些也不太一样,而且是做了很多隐性的处理,比如加强和贯穿了对视点的运用,这在电影的视听语言里是非常重要的理论,但是在中国的电视剧领域里,大家往往会忽略掉它。很多看过这部剧的人会觉得很好看,但究竟好看在什么地方,他们也说不上来,其实就是视点的运用对观众的心理引导和暗示。

泽润影业郄国伟导演:信任是从面对面聊内容开始

娱乐资本论:您选择签约泽润影业而不是做独立导演的原因是什么?

郄国伟:从行业角度来说,我觉得背靠公司的话对比较新一点的导演还是可以起到很好的帮扶作用的。因为导演这个职业其实还蛮特殊的,毕竟一部剧的投资那么大,虽然成败不完全是导演一个人的问题,但导演肩负的责任依旧很重,所以对于平台和资方来说,经验肯定是选择一名导演重要的参考标准。有了公司的背书,一来从长期看,项目的稳定性比较高,二来平台的信任度也会比较高。

娱乐资本论:平台对导演的帮助和扶持一般又会体现在什么地方?

郄国伟:导演一个人的人脉资源始终有限,平台通过海量接触项目,资源会比大部分导演要多,如果我们在做项目时,某个环节缺少很合适的工种人选,平台往往可以发挥他们的人脉资源为我们匹配最适合的人选。大多数平台对于导演的帮助都是体现在这些很具体的服务上。

娱乐资本论:您是如何定义青年导演的?

郄国伟:从整个国际的范畴来看,40岁都还可以被叫做青年导演,在意大利的传统制片体系来说,基本50岁以上才能做导演。我觉得导演是需要人生积淀和专业积累的。首先导演是需要理论上的专业知识,并且结合实践上的经验,很多读书很好的学院派后来在行业里也慢慢消失了,因为你拍出来的东西如果不好,就是会没人看。我记得有人说过,导演在电影学院毕业后,自己拍的前三部戏都还是应该叫作“毕业作品”,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代表作,因为都还不成熟,导演需要有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过程。

其次,电影或者电视剧其实拍的都是我们的人生,只是通过专业的影像技术呈现给观众,如果太年轻没有生活经验,那呈现出来的东西就会有很多缺失。

泽润影业郄国伟导演:信任是从面对面聊内容开始

娱乐资本论:您认为导演在行业里还稀缺吗?

郄国伟:我觉得稀缺!因为导演是一个对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人。尤其是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演。比如你得懂剧本,得懂戏,还得懂表演,对美术、造型、摄影、灯光、剪辑、音乐等,各个领域都得有自己的理解。还得擅长沟通,学会怎么快速让别人理解自己的想法。最重要的,除了导演技术层面之外,你得对人生有自己的感悟,有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所以我认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演其实难度蛮高的。而行业里稀缺的,也正是优秀的导演。

娱乐资本论:现在大家都说影视寒冬、资金稀缺,作为导演会感觉拍戏被束缚吗?

郄国伟:其实很多时候平台和片方并不是为了省钱去压缩周期,而是把资金做了更科学的规划和考量,比较专业的片方在预算周期上都是会和导演好好沟通的。更准确的说,现在大家都是在用精品思维去拍戏,根据不同题材、不同实际情况来做不同的预算安排,如果导演有足够的能力和才华,片方也不会吝啬给你足够的支持,这样最后的成功率也会很高,呈现出很多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东西,这种独特的精品,在未来会越来越多。

1分钟速读本文:

这篇文章讲的是导演郄国伟的成长故事,特别接地气:

野路子出身:没上过专业电影学院,从小爱看河北地方戏,大学搞话剧社起步。后来靠拍纪录片、栏目剧练手,慢慢摸进电视剧行业。

贵人相助:遇到杨磊导演(拍《三体》那位)给了他机会,先当B组导演学习,后来独立执导《他为什么依然单身》时,靠200多页PPT说服投资方。

拍戏秘诀

不跟风炫技,注重用"对视镜头"这种细腻手法带动观众情绪

把都市爱情剧拍出浪漫感,让观众觉得"好看但说不清为啥好看"

行业心得

签公司比单干稳(泽润影业给他项目支持和平台信任)

好导演要懂剧本、表演、摄影等所有环节,还得有生活阅历

现在不是"钱少难拍戏",而是大家更精打细算做精品

郄国伟的故事告诉我们:导演这行不一定要科班出身,关键是用作品说话,慢慢积累口碑。现在行业更看重导演的真本事,能踏实把戏拍好的人总会发光。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