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爷突然“发疯”,推注葡萄糖后清醒!低血糖有这些处理误区,严重可致死

近日,72岁的邓爷爷在家中突然性情大变——胡言乱语、疯狂拍打家具,甚至认不出相伴50年的老伴。家人误以为是“突发精神病”,紧急送往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接诊医师王灿迅速启动排查:患者躁动不安、出现短暂“认亲障碍”,但无肢体瘫痪;指尖血糖仪发出刺耳警报,2.5mmol/L重度低血糖;静脉推注50%葡萄糖20ml后,患者血糖10分钟回升至5.6mmol/L,半小时后神志完全清醒,拉着医生的手连声道歉。
低血糖是什么,有哪些表现?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周启兵介绍,低血糖是指血液中葡萄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通常<3.9 mmol/L)。而葡萄糖是大脑唯一直接能量来源,脑细胞无法储存糖原,一旦“断供”,5分钟内即可出现功能异常。
持续严重低血糖可导致脑水肿、昏迷甚至死亡。
轻度低血糖(3.0-3.9):出现心慌手抖、注意力涣散、莫名烦躁或抑郁。应立即进食15g糖,如4号葡萄糖片。
中度低血糖(2.2-3.0):出现行为怪异(无目的游走、砸东西)、幻听幻视、胡言乱语(易被误认为醉酒或是精神病)。此时应由清醒者为其口服糖水,如果出现昏迷,应该立即侧卧送医。
重度低血糖(<2.2):抽搐、昏迷、瞳孔散大(易被误诊为脑卒中),此时禁止喂食,应该立即注射胰高血糖素。
周启兵提醒,长期糖尿病患者可能无典型症状,直接出现精神异常。
这4类人最易“中招”,这些误区可能致命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过量或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使用不当。
肝肾功能不全者:代谢能力下降,药物易蓄积。
老年人:低血糖感知阈值升高,易进展至重度。
节食/酗酒者:营养不良或酒精抑制肝糖生成。
误当“精神病”:谵妄患者被误送精神科,错过黄金抢救期。
喂食昏迷者:易引发窒息,死亡率骤增。
忽视无症状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直接昏迷,需定期监测血糖。
周启兵主任强调,突发精神异常+不明原因攻击行为,务必先测血糖。据悉,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通过标准化流程,已将低血糖救治时间压缩至30分钟内。
通讯员武朝霞 范月玲 潇湘晨报记者任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