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患病老人去银行取款身亡新进展:银行愿赔钱,赔偿金额曝出

访客 2025-05-16 16:03:55 78590
患病老人去银行取款身亡新进展:银行愿赔钱,赔偿金额曝出摘要: 昨天,网上一件事闹得挺热乎,湖南株洲一位患病老人去银行取款时突然离世,这事很快在网上炸开了锅。原本只是一桩意外,却因为银...

昨天,网上一件事闹得挺热乎,湖南株洲一位患病老人去银行取款时突然离世,这事很快在网上炸开了锅。原本只是一桩意外,却因为银行的回应和后续和解,引出了大家对银行服务制度的一大串讨论。咱们先把这事的来龙去脉掰扯清楚,再看看网友们都是怎么说的。

患病老人去银行取款身亡新进展:银行愿赔钱,赔偿金额曝出

事情发生在5月14号,应银行的要求,老人跟着家属去银行取钱,结果在银行的门口突发疾病去世了。按理说,这样的意外谁都不想看到,但接下来银行的回应却让事情变得复杂了。隔天,农行株洲分行副行长出来解释,说老人的女儿陈某没提前告知老人身体不好,银行当时提出可以上门服务,也能把钱直接打到医院账户,甚至还说让老人先去休息,女儿留下办业务,结果都被拒绝了。言外之意,好像是家属这边不太配合。

可家属的说法跟银行不太一样。老人家属彭先生一开始接受采访时就说,对银行的回应不认可,谈了一下午连监控都没看到,还反问“要是说我们碰瓷,那就拿监控出来证明”。这话一听就带着情绪,显然对银行的解释不太服气。不过到了16号,事情突然有了转机,彭先生说已经和银行协商好了,达成和解了。银行负责丧葬费用,还以慰问金的形式给了家属10万块,协议是表妹帮忙签的。这时候再联系银行,人家就没再回应了。

按理说,事情走到和解这一步,本该告一段落,可网友们的讨论却越来越热闹。你说这事为啥能引发这么多人关注?说白了,大家不是单纯在看这一件事,而是借着这事把平时对银行服务的不满都倒腾出来了。

你看啊,有网友直接戳中要害:“现在不是赔偿的问题,是得解决自由存款取款的问题,银行那些不切实际的规定该改改了。”这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好多人都在吐槽银行的“死规矩”,什么必须本人到场、密码输错三次就锁卡、改密码得本人来等等。有位网友分享自己爷爷的经历,说爷爷刚做完手术走不了路,去取钱被要求必须本人到场,最后只能用车拉过去,好在没出啥事。你说这要是碰上身体不好的老人,不是折腾人嘛?

患病老人去银行取款身亡新进展:银行愿赔钱,赔偿金额曝出

还有不少人盯着那10万慰问金的来源不放。“银行的钱是哪来的?是个人掏腰包还是拿纳税人的钱赔?”“国企的钱不是个人的,所以花起来不心疼?”这样的质疑声一片接一片。有人觉得银行这是“花钱买责任”,反正钱不是自己的,赔起来不肉疼;也有人说既然银行之前说自己没责任,为啥还要赔钱,这不自相矛盾嘛?甚至有网友拿国外的赔偿案例对比,说人家出了事赔几十亿,咱们这10万是不是有点少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一边倒地批评银行。有网友觉得,银行有银行的规矩,密码输错三次锁卡、改密码要本人,这是为了防止冒领,要是随便让人代取,万一以后有遗产纠纷怎么办?还有人说,老人都病了,家属为啥非得执着于取老人的钱,自己先凑钱看病不行吗?把老人从医院抬到银行门口,这万一出点事谁负责?这话虽然有点扎心,但也说出了一部分人的疑惑。

更有意思的是,有网友翻出马云当年“银行不改变就改变银行”的话,可惜现在看来,银行的很多老毛病还是没改。有人感慨:“银行的底线又被拉低了”,也有人呼吁“该追究制度制定者的责任”,还有人希望这事能推动银行服务水平的提升,别让类似的悲剧再发生。

你说这事到底谁对谁错呢?站在家属的角度,老人突然离世肯定难受,再加上和银行沟通不畅,情绪激动在所难免;可站在银行的角度,制度摆在那,要是随便打破,以后怎么管理?但问题就出在这“制度”和“人情”的冲突上。银行的制度是为了保障资金安全,但在面对特殊情况时,能不能多一点灵活处理?比如上门服务是不是真的做到位了?沟通方式是不是能更温和一些?家属在处理事情时,是不是也能多理解一下银行的难处,先以老人的身体为重?

患病老人去银行取款身亡新进展:银行愿赔钱,赔偿金额曝出

其实,这事暴露出的是一个老问题:当制度的“硬”和人性的“软”碰到一起时,该怎么平衡?银行的制度需要遵守,但服务的温度也不能少。就像网友说的,“银行是服务机构,不是衙门”,既然是服务,就得把老百姓的需求放在心上。希望这事能给银行提个醒,在坚守制度的同时,多想想怎么让服务更有人情味,别让“规定”变成老百姓眼里的“霸王条款”。也希望咱们以后去办业务时,少点磕磕绊绊,多点顺心顺意。你说呢?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