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黄仁勋最新采访:全球供应链紧密依存 中国市场独特

访客 2025-07-21 18:35:48 75855
黄仁勋最新采访:全球供应链紧密依存 中国市场独特摘要: 7月20日,黄仁勋接受了央视《面对面》栏目采访,分享了诸多观点。中国供应链体系表现出色黄仁勋谈到全球供应链时,对中国在全...

7月20日,黄仁勋接受了央视《面对面》栏目采访,分享了诸多观点。

中国供应链体系表现出色

黄仁勋最新采访:全球供应链紧密依存 中国市场独特

黄仁勋谈到全球供应链时,对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予以肯定。他指出中国的供应链体系在规模、复杂性、多样性等维度表现出色。中国的供应链不仅支撑着本土制造业,还为全球供应链提供设备、控制系统和零部件等关键要素。在全球供应链日益多元化和冗余化的趋势下,他认为中国有机会将自身先进的供应制造技术推广至全球。同时,他指出全球供应链相互关联的本质,各环节紧密交织,使得彻底脱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以英伟达为例,其构建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需要100到200家不同的技术合作伙伴,这些合作伙伴分布在全球各地,这种复杂的协作关系凸显了全球供应链相互依存的特性。

英伟达早已扎根中国

谈及中国市场,黄仁勋回顾英伟达与中国市场的渊源,早在多数高科技公司进入中国之前,英伟达便已扎根于此,与中国科技行业共同成长。他眼中的中国市场具有独特性,拥有蓬勃的活力和迅猛的发展势头。中国汇聚了众多技术精湛的工程师,还拥有规模庞大的终端消费者群体。在黄仁勋看来,不参与中国市场的企业可能会面临难以预测的后果。他以华为为例,赞扬华为是一家极具创新力和规模实力的科技巨头,在自动驾驶、芯片设计等多个领域展现出非凡的技术能力。即便英伟达不在中国市场,华为等中国本土企业也完全有能力满足市场需求并推动行业发展。

已与多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黄仁勋还特别提到在中国市场中的合作伙伴,包括阿里巴巴、美团、腾讯、百度、小米、比亚迪等,这些企业与英伟达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小米从创立之初就开始与英伟达合作,双方在手机领域以及现在的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软件方面都有着紧密的合作。

AI是重大技术革命

黄仁勋最新采访:全球供应链紧密依存 中国市场独特

关于人工智能的未来,黄仁勋将其视为一场重大的技术革命。他认为人工智能将成为每个国家和社会的核心基础设施,具有提升所有人能力的力量。这种技术的普惠性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为那些曾经被科技忽视的人群带来福祉。黄仁勋还提到,当前正处于全新技术革命的起始阶段,智能自动化生产将催生庞大的产业生态,蕴含着无尽的机遇。英伟达的使命是专注于本职工作,持续发展尖端技术,培育和服务全球开发者与研究者的生态系统。

点赞中国汽车

在自动驾驶领域,黄仁勋指出中国汽车企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小鹏、理想、蔚来、小米、比亚迪等车企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遍地都是自动驾驶汽车,这表明中国在将人工智能、软件和机械系统融合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相关产业带来了非凡的机遇。

英伟达热爱竞争

黄仁勋最新采访:全球供应链紧密依存 中国市场独特

在竞争与合作方面,黄仁勋展现了独特的理念。他热爱竞争,认为竞争是推动市场繁荣和增长的动力。在他眼中,竞争对手可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他以华为为例,强调在竞争中也可以开展合作,企业之间在许多层面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英伟达在采购英特尔 CPU 或使用竞争对手的云服务时,体现出这种依存关系。黄仁勋倡导在竞争中寻找合作的机会,共同服务市场。

33年来一直感觉公司面临倒闭

分享个人感悟时,黄仁勋坦言自己 33 年来一直都感觉公司面临倒闭的风险,每天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源于英伟达创业初期面临的诸多挑战,尽管公司如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他始终保持警觉,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将这种压力转化为动力,以确保自己和团队不断前进。

中国创新步伐不会被阻挡

当被问及H20是否满足中国市场需求以及对国内创新的影响时,黄仁勋坚信中国创新的步伐不会被阻挡。他以深度求索等公司为例,说明中国AI研究人员在受限环境下仍能取得突破性成果。他认为AI系统的复杂性使得各层创新可以相互弥补,研究人员能够根据不同技术层面的特点进行灵活调整。对于英伟达产品不受限制的假设问题,黄仁勋表示很难明确判断谁会吃亏或受益,但他强调压力和限制往往能够催生创新。

以下是央视《面对面》栏目全文:

主持人:看来你(为链博会演讲)提前做了充分准备 。

黄仁勋:是的,我今天(7月16日)起得很早,凌晨四点就起来了。

主持人:一开始你用的是中文,然后就放弃了,最后又换回中文,为什么?

黄仁勋:如果我全程用中文讲,得花半个小时,太费时间了。而且我特别紧张,太紧张了。我中文是在美国学的,随便学的,自己学的。

主持人:这次链博会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因为不仅是英伟达,全球企业都面临同样的问题。

黄仁勋:中国运营着全球数一数二的供应链体系,它的规模、复杂性、多样性,制造商的产品类型、技术含量,参与建设中国供应链的企业数量,都堪称世界级的奇迹。中国还为全球其他供应链提供设备、控制系统和零部件,所以说中国不仅自己做供应链,还研发技术和产品帮别人做供应链。

因为全球供应链正日益多元化,甚至可以说正变得越来越冗余,这其实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机会,把自己的供应制造技术推广到全球,因为世界各地都在新建供应链和生产线。但有一点不会改变,无论发生什么,全球供应链根本不存在彻底脱钩的可能性,整个体系太复杂了,永远都会相互关联,这种关联也是大家需要的,这正是供应链最妙的地方。

以当今各行业的复杂程度而言,我们根本无法想象一个供应链体系不相互关联、不相互依存的世界。这种相互依存不仅是必要条件,更是良性状态,它能增强我们的抗风险能力。虽然我们在中国的生产规模不大,但我们服务的很多客户、技术合作伙伴,都是在中国的供应链中。

全球供应链规模非常庞大,而且相互关联。英伟达一方面受益于这个供应链,一个极其精密、先进且技术含量极高的供应链,同时我们的供应链也是全球性的,我们在世界各地都有制造合作伙伴,而且为了构建我们的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我们需要100到200家不同的技术合作伙伴为我们的产品提供支持。

供应链这个词的诞生,源于多家企业共同参与产品制造的理念,不同于过去那种所有东西都自己造,完全大包大揽的生产方式,供应链是把全球各地公司,各个国家的看家本领都整合起来,这样一来最终产品的质量比任何企业单打独斗做出来的都要好。

美国不可能独自生产所有产品,这既不现实也没必要。所以这种智慧,这种被称为供应链的绝妙创造,确实是我们这一代人想出来的。以前这叫生产制造,现在叫供应链管理,虽然生产仍是重要部分,但供应链整合非常复杂,堪称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我在这里(中国)感到非常受欢迎,我真心相信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非常欢迎并重视我们。如今对供应链的敏捷性、速度和自动化要求越来越高,这些要素对于这个越来越不稳定,变化越来越快的世界至关重要。实际上对于技术开发者和供应链专家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英伟达的优势之一,就是高度敏捷的供应链体系。

主持人:你为什么强调“敏捷”?

黄仁勋:意思是不管遇到供应变化、需求波动、供应商断供,无论什么情况,因为我们制造的产品极其复杂,如果我们的AI超级计算机中有150万个零部件,那么只要缺少一个零件,或某个零件故障或供应不足,整个系统就无法完成组装。因此我们必须非常敏捷,能够适应任何情况的变化,所以说供应链具备敏捷性,以及拥有支持这种敏捷性的技术,特别重要,这对中国是个大好机会。

我完全相信,虽然我们不愿遇到断供,可能是天气问题、地缘政治问题,或者供应商质量问题,没有人喜欢断供,但供应链本来就是为敏捷性而设计的,现在供应链都自带很多备用方案,这就是现代供应链架构的聪明之处,当今充满变数的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中国供应链的专业能力。

主持人:有人说H20没能满足中国市场需求,也有人可能担忧这会阻碍国内创新,对此你怎么看?

黄仁勋:中国创新的步伐是不可能被阻挡的,当然我相信英伟达能做出重要贡献,AI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就像多层蛋糕一样复杂。我们的芯片只是底层,上面还有系统、网络技术,AI基础设施、软件、AI算法以及最上层的应用服务,整个系统异常复杂。

一方面AI的发展,需要这个系统每一层的创新,但如果某一层进展不够快,工程师们足够聪明,他们可以通过上下层的创新来弥补,从而推动整个系统前进。

这正是为什么你不得不佩服深度求索(Deepseek)这家公司的惊人创新能力,他们研发的R1模型是真正的创新,它重新设计了AI模型的很多运行方式,让它们能充分发挥H20架构的优势,这种做法非常有创意。

所以尽管是基于H20构建的,他们依然取得了世界一流的成果,这也说明研究人员和开发者们完全能够根据不同技术层面的特点进行调整。我对中国的创新能力充满乐观和信心,不管手头有什么资源他们都能适应。H20虽然不是英伟达最顶尖的产品,但能力依然非常出色,正是这种架构定义,甚至可以说创造了现在的AI革命,所以即便放到今天它依然相当出色。

主持人:假设英伟达产品不受限制,英伟达能根据中国市场实际需求供应最新、最高端的芯片,谁会吃亏,谁会受益?

黄仁勋:这很难说,但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各种限制和挑战,创新和发明往往就不会出现。DeepSeek的R1、阿里巴巴的Qwen、月之暗面的Kimi,这些架构都是真正的创新,而这些创新常常诞生于受限的环境中,有压力才会迸发绝妙创意。

当然人生的目标不是要承受压力,没人喜欢压力,但当压力客观存在,而人们对创新的梦想、希望和渴望依然强烈时,他们就会创造出新的东西。我们看到在过去几年里,最近这两三年,中国AI研究人员开发出一些突破性的成果,这些成果与世界其他地方非常不同,这让我无比钦佩。

主持人:中国市场对你有多重要?

黄仁勋:中国不是众多市场中的一个,中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市场,这个市场的活力、创新能力、发展势头以及这个产业的发展速度,都是绝无仅有的。我们在这里已经30年了,早在大多数高科技公司来华之前,我就到中国了,那时候中国只有联想和长城这两家科技公司,我的很多老朋友,都是一起在PC行业成长的。我要特别提到我在中国的几位杰出朋友,阿里巴巴、美团、腾讯、百度、小米、比亚迪。

主持人:这次你来北京时见了雷军。

黄仁勋:我们合作已经很久了,从小米创立之初就开始了。我们一起做过手机,现在我们正在共同开发人工智能,包括自动驾驶软件,还有很多项目正在合作。中国市场既有活力,又有创新能力卓越的优秀工程师,中国计算机科学家数量是全球最多的之一,唯一能与之比肩的只有美国。而且终端消费者群体规模极其庞大,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市场,而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市场。

作为技术供应商,我们需要客户,所有供应商都需要客户,而这个市场非常独特,你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不参与中国市场的意外后果和长期影响虽然难以预测,但我怀疑结果不会乐观。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凡的时代,因为这是一场全新技术革命的开始,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技术革命,智能的自动化生产、人工智能,现在非常明确的是,它将催生非常庞大的产业,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技术,蕴含着难以置信的机遇。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相对新兴的科学,物理科学、化学科学、化学、物理、生物、量子,这些科学领域都有很长的历史,可能有300年、200年或100年。但计算机科学相当年轻,它是我这一代的产物,直到我这一代,编写软件的概念才被认可为一门科学。

在我们之前,过去60年一直由通用计算和摩尔定律这个概念主导。这种计算机架构的基础框架,实际上决定了最终在上层运行的算法,英伟达在创造架构方面相当独特。这个架构重塑了运行在我们计算机上的所有算法,这种重塑带来了不同的能力、不同的方法论,还有很多不同的东西。

计算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工具,对每个社会都影响深远,而我们这代重新定义了它,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产业叫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或智能化不是某个特定产品的专属能力,而是每个社会、每个行业、每家公司、每个产品的基础。智能化或人工智能将成为每个国家和社会的核心基础设施,就像今天的电力和互联网一样重要,而且会比这两者都更加重要。这是世界的一个独特时期,我不记得曾有过这样的时期。

主持人:为什么这么说?

黄仁勋:我不记得上一次有如此影响力的技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给我举一个例子,说说还有哪个时代、哪种技术,能像这样同时占据全世界各国高层、科技界领袖、企业领袖,几乎每个人的首要关注点,我不记得有过任何类似的情况,这非同寻常,已经无法用寻常眼光来看待它带来的非凡影响。我们必须认清当今在世界中的位置,不能自满,要珍惜这个机会,感恩这个机会,并竭尽全力把握这个机会。

主持人:这个新世界是什么?

黄仁勋:我们将拥有过去对我们来说相当艰难才能获得的能力,这就好比,突然之间我们都能跑得比任何人都快,我们都能每小时跑60英里、70英里、80英里,现在我们都能飞了,而过去人类是不能飞的。历史上从未有过一种技术能提升所有人,或许你根本没有大学文凭,或许你只拿到了高中学历,或许你对某个想学习的新应用领域一无所知,对我来说可能是数字生物学,或许你不是个很出色的艺术家但你想表达自己的创意,或许你不擅长写作,但因为人工智能你突然就能讲故事了。

由于人工智能的突然出现,我们所有的能力都得到了同步提升,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平等工具。对于那些过去觉得科技没有服务到他们的人,因为过去的科技很难用,如今的人工智能技术触手可及,而且简单易用。所以我希望每个人都接触人工智能,我们抓住这个机会提升所有人。

如果我们不在这里,本地市场也会得到服务,这里有很多创新型企业。华为不仅极具创新力,更是一家规模和实力非凡的公司。华为比我们大得多,从规模、人员规模和技术能力来看,他们既广又深。如果有人仔细看过华为手机,就会明白其中蕴含的技术奇迹。如果你看现在的华为,他们在自动驾驶领域非常出色,AI技术也相当卓越。这是一家拥有强大芯片设计能力、系统设计和系统软件的公司。

如果我们不在这里,会有中国创新者、芯片公司和华为为这个市场服务,很多云服务提供商也会自研芯片。所以我认为中国AI市场,无论有没有英伟达都会进步,如果我们不在这里,华为也一定能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案。这是我对人类创新能力的信心,有志者事竟成。华为取得的成就完全值得尊重与赞赏。这是一家非凡的科技公司,只要他们决定专注并投入的领域,就一定能做好。

主持人:华为是你们的竞争对手,还是合作伙伴?

黄仁勋:首先从企业哲学、企业文化、他们挺过的难关、取得的成就和构建的事业来看,除了非凡这个词,你找不到其他评价。

他们的成就值得钦佩,这家公司依然极具竞争力,他们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但你仍然可以钦佩和尊重竞争对手,并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

对手不是敌人,但世界很大,我希望未来我们能继续竞争很多年。但我对他们的感情是钦佩、尊重并且充满竞争意识的。关键点在于,企业之间存在竞争,国家之间也存在竞争,但这些都可以共存。

主持人:你曾说过所有会动的东西,未来都可能机器人化,而且很快,有多快?

黄仁勋:就是现在。我们看到中国遍地都是自动驾驶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在这里的发展速度,比任何地方都要快。小鹏有、理想有、蔚来有、小米有、比亚迪有。所以将人工智能、软件和机械系统融合的能力,对中国来说是非常自然的能力,所以这对中国来说是个非凡的机遇。

我的很多中国员工和我们共事超过二十年,我们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都设有办公室,我每年都很喜欢来和他们一起庆祝春节。英伟达正在成长,这里有杰出的人才,我们还有非常棒的合作伙伴和客户,我希望能继续为他们服务,因此我对英伟达在中国的机遇持乐观态度。我乐观地认为中美两国能找到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方式,让像我们这样的美国企业能继续在这个市场发展并服务这个市场,我对这些前景充满信心。

我和我的中国员工共同缔造了这家世界级企业,我为他们感到无比自豪。我们的任务很单纯,做好本职工作,做好我们能掌控的事,尽最大努力发展尖端技术,培育和服务全球开发者与研究者的生态系统,在我们被允许的市场开展业务,当然要遵守每个国家的法规和法律,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法律法规,我们必须全部遵守。但我相信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下,依然有可能打造一家极其伟大的公司,这家公司将服务这个非凡的时代,服务于这项非凡的技术,并最终服务于全球各国、各个行业和各个企业。

主持人:你喜欢竞争?

黄仁勋:我热爱竞争。在我之前那一代CEO们都是身经百战的,他们把商业竞争和企业经营比作战争,我不这么认为。

主持人:为什么你不这么认为?

黄仁勋:因为我们并非处于战争状态,因为我们在竞争,而事实证明你需要竞争来创造市场,你需要竞争才能为双方开创未来,所有伟大的市场都离不开竞争。因此从定义上说如果你想要市场,你想要繁荣,你想要增长,竞争就是伴随而来的。所以我的核心理念是,在服务和推动行业市场发展的同时,帮助所有人成长是可能的,而最终你自己也会因此受益成长。

我尊重我的竞争对手,并且很乐意与他们相处。英伟达与全球许多公司竞争,在很多方面我的大多数客户,也在与我竞争,但我们依然能毫无障碍地合作。因此我认为在当今这个万物深度互联、彼此依存的世界里,我在许多方面都需要依赖我的竞争对手。例如我采购大量英特尔CPU,也使用那些生产芯片,并与我竞争的公司的云服务,所以我认为在很多层面上,我们相互依存。

明智的做法是留出竞争空间,同时认清有些领域注定要竞争。我们可以充满激情地竞争,而在其他领域我们将会合作。存在大量可以合作的领域,我们要寻找彼此合作的乐趣,尊重对方的竞争,并始终尽可能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未来对所有人都是未知的,这对每个人都是机遇,所以我每天尽可能早起,为未来持续努力,不敢有丝毫懈怠。

主持人:你在一次采访中说过,你带着焦虑和担忧醒来,没有自信和骄傲,为什么?

黄仁勋:我不知道。我总是感觉我们快要倒闭了,也许是因为创立英伟达时,我们确实时刻面临倒闭危机。我是极少数从公司创立之初到现在还在的创始人,我不认为此前有任何创始人见证过自己的公司从零成长到万亿美元市值,这种危机感始终如影随形,那些创业初期的感受从未离开过我,我不敢有丝毫懈怠。

我从不自满,始终保持着警觉。我总在想,就在我们取得某项成就的同时,别人也可能正在创造伟大,我忍不住想让英伟达做得更多,也忍不住相信我们能实现更多,我至今仍感觉每天都在面临倒闭危机,这种意识永远不会从我体内消失,我也不希望它消失,因此我会努力率先抵达未来。但如果别人先做到了,那就这样吧,我会努力追赶。

主持人:当CEO的乐趣是什么?

黄仁勋:实话说当CEO大多时候并不那么有趣,你时刻承受着压力,33年来每一天每一分钟,我都在压力中度过,33年里的每一秒我都感受着公司、客户和市场的重担,这种压力从未离开过我,哪怕一刻都没有。

所以并不总是有趣的,有趣的是看到我们公司和员工的成就,有趣的是看到合作伙伴和客户们的成就。

看到雷军造的新车就很有趣,他成功造出了车,而且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么惊人的成就。对我来说有趣的是,山姆·阿尔特曼推出ChatGPT O1,现在是ChatGPT O3。桑达尔团队的德米斯·哈萨比斯推出Gemini Pro,埃隆·马斯克发布Grok,最新版Grok 4,这些都让我感到有趣,我很享受,我很享受看到自己以某种方式,略微参与其中,并做出了贡献。我喜欢看到别人成功并有所作为,而我也能以某种方式参与其中。但除此之外,担任CEO每一天都承受着高压,需要拼命工作。

主持人:但你还是想干到80岁。

黄仁勋:我应该做,因为我认为我是最合适的人选。只要这个事实不变,我就应该继续做下去。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