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剧“霸主”红果,革了谁的命?

红果短剧:“流量为王”的隐忧。
新眸原创·作者 | 叶小安
2025年,多个短视频小程序连续关停,监管趋严致使一大批短剧遭到下架,中小平台倒闭潮随之来袭。
然而,就在整个短剧行业遇冷的背景下,红果短剧凭借《好一个乖乖女》《云渺2》等爆款作品,逆势成为短剧行业霸主,月活达到1.99亿,直逼长视频优酷月活。
这场意外崛起,给长期占据视频行业核心的“爱优腾”们来了个措手不及。
曾经对短剧不屑一顾的长视频巨头,如今不得不紧急“补课”:开通竖屏短剧专区、单独打造短剧APP、砸钱深耕精品短剧内容,生怕在这场新战局中掉队。而互联网大厂们也嗅到了机会,纷纷下场角逐:拼多多、京东真金白银扶持短剧创作,淘宝专攻品牌定制短剧赛道,百度更是联合多家平台推出“百剧计划”,试图用流量优势分一杯羹。
多方势力的涌入,正重塑视频行业的竞争格局。曾经泾渭分明的“长视频”与“短剧”赛道,如今呈现出明显的融合趋势:长视频平台学做短剧,短剧平台也开始尝试更长时长的“中短剧”——“短剧+长视频”的混合打法成为行业新共识。
但热闹背后,行业洗牌也在加速。
快手关停短剧小程序,一批中小平台因资金链断裂退场,叠加监管政策持续收紧,内容审核趋严、盈利模式规范、版权保护强化,种种压力倒逼整个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标准化、规范化。
曾经靠“流量为王”“爽点密集”套路赚快钱的玩法,正在失去生存土壤。
红果短剧的崛起,同样也是踩着“流量爽剧”的风口:用强冲突剧情、快节奏反转抓住用户注意力,靠爆款拉动规模增长。可当行业转向精品化、规范化的浪潮中,这家靠“爽剧”登顶的霸主,正面临更棘手的守卫挑战。
01
以“流量为王”的免费模式还能持续多久?
红果的异军突起并非偶然。
一是靠“霸总”“草根逆袭”等“爽感”题材精准抓取下沉用户的眼球;二是靠免费模式快速圈地,这也打破了快手短剧以往用户付费的模式。
1-3分钟的单集时长里,每20秒就抛出一个矛盾反转,用“刷剧成瘾”的机制持续刺激用户多巴胺,“逆袭-打脸-复仇”各种洗脑式剧情、非黑即白扁平化的人设,降低用户理解成本,适配抖音输送的下沉市场用户偏好。
一边免费追剧,还能一边赚钱,用户何乐而不为。以至于现在每月有1.99亿用户沉寂在红果短剧带来的快感中,这个数字比第二名河马剧场月活多五倍,不仅让红果稳坐短剧行业头把交椅,甚至直逼长视频平台优酷的月活规模。
红果的狂飙路径,与番茄小说当年颠覆网文行业如出一辙——都是靠“免费+流量”的互联网玩法打开市场,作为红果内容供给方的番茄小说,早期凭借“免费+广告”模式分夺网文行业头部平台阅文的地盘,去年月活达到2.22亿人,反超阅文1.67亿人。
但行业里高频上新的模式,正遭遇越来越严峻的考验。
内容平台凭借“免费”和“爽感”吸引用户注意力,据了解,红果短剧集数普遍在80-120集,七天便能完成拍摄,即使像《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闪婚老伴是豪门》等爆款作品的生产周期也仅在8-10天。
截至2025年4月,红果累计发布作品27715部。按照2019年成立时间计算,红果一年就得上新3959部短剧,一月上新超300部短剧。据其公布数据,6月16日当天就有25部新剧上映。这种堪比“工厂流水线”的产出节奏,早已让内容供给端不堪重负。
支撑红果内容生产的番茄小说平台,虽有38万册电子出版物上架,但真正符合“霸总”“逆袭”等女频爽文题材的资源实则捉襟见肘。
为了维持上新速度,短剧行业陷入疯狂的同质化内卷:一个小说被反复翻牌改编已成常态,类似《京枝欲夜》拍了十三版,《小白脸是京圈太子爷》也有十二版本
而为了快速抓眼球,大量短剧充斥着低俗桥段、暴力冲突甚至生理不适的片段,套路化的剧情和粗糙的制作,正在耗尽用户的耐心——越来越多人开始对千篇一律的“爽剧”审美疲劳。
从日均一部新剧的高产神话,到题材库告急的现实困境;从靠免费爽感收割流量,到用户兴趣度持续走低,这些已经成了整个行业当下的真实写照。
02
多方角逐之下,精品化短剧浮出水面
事实上,红果当下的困境远不止内容供给的隐忧。在短剧行业竞争白热化与监管趋严的双重挤压下,曾经汹涌的流量红利正在快速消退。
自去年起,长视频平台爱优腾就加速“补课”短剧业务。它们的目标明确:一是为抢夺回被红果分散的用户流量及时长;二是探讨出一种适合平台“短剧+长视频”新盈利模式的可能。
红果1.99亿的月活已直逼长视频第二梯队的优酷,而短剧85%的单集完播率更是远超传统剧集30%的水平,这样的亮眼数据早已让长视频平台眼红。
更关键的是,短剧的成本优势堪称碾压:2023年多数微短剧单部成本仅20-30万元,热门剧目收益却能达300-400万元;按100集计算,单集制作成本仅2000-3000元,利润却能达3-4万元。这与传统长剧单集动辄80万至数百万、头部大制作上亿的投入相比,简直是“轻资产高回报”的范本。
对于常年被高版权费、高制作成本拖累净利润的长视频平台来说,短剧无疑成了救命稻草般的商业新路径。
长视频玩家们,主要通过短剧精品化或提高分账比例方式攻入短剧市场。比如爱奇艺推出“精品千部计划”“港片百部计划”多项计划;芒果坚守“大芒计划”的优质短剧策略并且与红果展开合作推出“果果剧场”;优酷成立“微短剧中心”后上调独家短剧分账比例。
长视频平台下场已然带起短剧精品化的浪潮,它们一直是以优质长剧内容来吸引用户的,做精品短剧也会给缺乏优质短剧内容红果不小冲击。而调高分账比例,也意味着短剧接下来或许打起更激烈的“撒钱”大战。
典型的例子,优酷调整分账比例,按照其独家短剧S级和A级分级,这两种短剧单集定价分别上调了167%、100%;红果目前单个剧本保底提升至5万-12万,分账比例统一提至20%,前者的措施倒闭红果跟进,4月分账总额突破4000万元,超100部短剧的编剧分账破10万元。
显然,未来谁家平台分账比例高,将成为决定短剧制造商人才去留的关键。
更庞大的对手正在涌入战场。年初,百度携手爱奇艺、七猫等平台推出“百剧计划”,京东近期招聘短剧相关人员,拼多多、淘宝、美团等早已通过开设业务或投资方式入场。
这些大厂盯上短剧,核心是看中其流量转化价值:淘宝联合品牌做定制剧,去年双十一欧莱雅短剧播放量破亿;春节期间三星短剧新客占比超90%;京东、拼多多则通过增设短剧子栏目开辟流量入口,接入商品与直播带货提升转化。
在电商行业用户增长触顶、获客成本高企的当下,短剧成了大厂眼中的流量富矿,而它们的入局,无疑会进一步分流红果的用户注意力。
一边是长视频平台用精品化和高分成釜底抽薪,一边是互联网大厂用生态流量围追堵截,再叠加监管层对内容合规的收紧,红果曾经靠免费爽感和高频上新筑起的护城河正在松动,接下来又会怎么做?
03
流量收割到内容生态升级
红果挑战也不小
红果商业打法,先靠免费追规模和扩张速度,再反过来变现,优点是快,但快也意味着烧钱,既需要靠批量式内容去“砸”爆款,也需要资金投流“砸”出来。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部不到半个月做出来的短剧,若未在黄金期(前3-5天)投流引爆,几乎这部短剧作废,业内投流成本普遍占比充值流水的七至九成。
这有个问题,红果目前分账给制作商比例近两成,一部短剧的投流成本若是充值流水的七成,也仅有一成留给平台,若是占比九成,多出一成的投流成本谁出?
这里的成本要不被平台吃下,要不被平摊进短剧制作商当中。
中小短剧制造商,想赚钱就需要不断拍摄短剧去投流“砸”出一款爆剧,以此平摊其他扑街短剧的投流成本,不然仅靠赚取流量或者广告费,可能无法平摊多部短剧制作上高昂的投流成本。
若是这种形式,显然只有少部分头部短剧制造商才在赚钱。现在长视频平台及大厂下场之下,短剧的分账比例不断增高,那这个投流成本的差值也将越拉越大,对制造商而言似乎也不是好事。
更为严峻的是,监管趋严背景下也在增加爆剧产出的难度系数。今年1-3月,红果分别下架了178部、130部、143部短剧,其中不乏一些爆款。这也意味着短剧未来的拍摄上一些霸总或反转题材作品很难被采纳。
这种背景下,红果内容开始朝精品化方向发展。
去年12月,红果发布了“果燃计划”,本月初发布该计划精品短剧片单,涵盖了科幻、反诈、非遗等多个创新题材。但这策略似乎与短剧本身靠洗脑式的“刷剧成瘾”机制不符,原本的用户生态又是否会被影响?
反观“爱优腾”长视频玩家做精品短剧,不论是用户定位,还是版权内容侧都更符合精品短剧的布局。
那么,红果接下来又该拿什么去竞争?从近期红果开始测试起图文社区和短视频功能可以看出端倪。不愁流量用户的红果,在免费红利随时可能消失、分账模式稀缺性不再的时刻,正急着寻找下一个商业化窗口。
本文系新眸原创,申请转载授权、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 ycj841642330,添加好友请备注公司和职位。
更多内容,点击下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