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苏泷张碧晨的《年轮》之争,好多疑点

汪苏泷和张碧晨因为《年轮》谁是原唱的事,在热搜上拉扯几天了。
一首hit,两个好歌手,怎么就闹成了这样?
唯一原唱还是双原唱?
这事的源头,起源于一位叫 “旺仔小乔” 网红博主。她在抖上有千万粉丝,经常和各种明星合唱,主打一个不露脸神秘感拉满。
这阵子,她也开起了演唱会,但90分钟时长+一大半翻唱歌曲,配上998的高票价,自然引发极大争议。
网红有争议,自然会引发网友们的洛阳铲,也真被大家铲出了东西。
早在2021年,她发布《年轮》翻唱,标注原唱张碧晨,就有粉丝指出这首歌是双原唱。对此,她的做法是在评论区强硬回应。
后来,她更是出了个比较正式录制的音源上音乐平台,写着拿到了授权,里面标注的原唱依然是张碧晨。
三四年前的事,却因为她最近处于风口浪尖被拿出来吵架。汪苏泷粉丝说这歌是双原唱,张碧晨粉丝说姐姐是唯一原唱。
音乐平台们还出来加把火,网易云里《年轮》张汪两版都标注了原唱,QQ那边则在话题发酵后,拿掉了张碧晨的“原唱”标识。
不过现在都加回去了,张碧晨和汪苏泷都标了“原唱”
一顿乱吵后,25日凌晨,汪苏泷的对接发文,决定收回《年轮》授权,暂时不授权这首歌做任何演唱。
提到另一首汪苏泷创作,张碧晨演唱的《梦幻诛仙》,也是双原唱。
到这,汪这边的立场基本就是坚持“双原唱”。
没想到两个小时后,张碧晨的工作室,发了一个巨详细的声明。
不仅列出《年轮》发布的时间线,还附上各种平台、电视剧字幕截图,核心就是强调张碧晨是《年轮》唯一原唱。
这种开除汪苏泷年轮“原唱”的声明,自然更激发讨论。
汪苏泷公司CEO发微博,贴出十年前的项目往来邮件,强调当初收到项目需求的时候就明确知道男女版本同时存在。
张碧晨这边也再次回应。
一二三点列明,称张碧晨依法享有歌曲在全球范围内永久演唱的权利,出于尊重和自我选择,张碧晨以后不再演唱这首歌。
当事人打得这么热闹,其他合作方自然也要被拉进讨论。
有记者采访了《花千骨》的制作人,她提到,剧方是从海蝶提供的众多歌曲里盲选出《年轮》,当时海蝶提供的就是张碧晨版本。
所以他们对于海蝶和汪苏泷、张碧晨之间的合作细节不知情。
当初这首歌的制作人胡皓,也被粉丝追到社交平台问起这事。
他那边的说法是肯定“双原唱”,还说两首歌的档案制作日期几乎同时。
这事就变得有意思起来,各有各的说法。但真正引起风波源头的网红,倒是在这一场拉扯中“隐身”了。
越看越怪的几个疑点?
作为业内,音乐版权纠纷这事看多了,但这次《年轮》的事,倒是怎么看怎么奇怪,从我的视角给大家梳理看看:
1.时间线纠纷。
《年轮》这首歌的公开时间线其实挺清楚的,2015年6月9日,《花千骨》开播,《年轮》作为插曲首次出现。
6月15日,张碧晨版本的《年轮》音源正式上线音乐平台;6月30日,汪苏泷版本的音源也上线了,两版之间就隔了半个月。
当年的7月16日,这两个版本一起被收录进发行的《花千骨》原声带里。
如果只看这个时间线,按照“首次公开发表”的定义和原则,以时间优先为考虑的话,张碧晨说自己是唯一原唱没什么问题。
但问题在于,两人之后再一次合作的《梦幻诛仙》,情况也和这次类似。
张碧晨的版本于2016年11月1日上线,汪苏泷版本则是11月4日上线,晚了3天。相似的时间线,双方却又没用“时间优先”为原则,而是认定双原唱。
张碧晨那边给出的理由是,这首歌接洽时就知道要出双版本。
所以,按这个思路看,问题其实并不出在歌曲上线的时间线上,而是沟通时提到的版本问题。
汪苏泷公司的老板和当初的音乐制作人,在发声时都提到,从项目创作初始他们就知道《年轮》是双版本,所以他们认定是双原唱。
但张碧晨这边则主张对双版本一无所知,只知道自己这版。
到底是因为汪苏泷作为创作人参与程度更高,才知道双版本这事;还是张碧晨主张的单版本才是真相,那就只有请双方贴出当年的合同了。
理清两人的核心纠纷,我们再来看下一个疑点:
2.为什么要争这个唯一原唱?
这也是很多人的疑惑点,平时大家看到因为版权纠纷打起来的事,大部分是因为涉及到著作权的事,是创作者的核心利益被侵犯,自然怎么争都不为过。
在这一点上,汪苏泷不用争,作为词曲作者的他,手握版权,所以说得出“不给授权”这种话,谁以后想公开商演上唱都得给钱。
那不涉及到版权的核心利益,两人为什么要争这个原唱呢?这就是怎么看怎么想不通的点。
说起来,汪苏泷和张碧晨两人的关系,在这次纠纷之前,明面上还不错。
同在一个圈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两个人一起上音综《天赐的声音》的时候,还合作过很多次。
就连《年轮》这首歌,两个人都在舞台上公开合作过,那时可看不出一点对“原唱是谁“的争议。
张碧晨也在公开场合里不只一次说过,谢谢汪苏泷写了《年轮》这么好的歌,说他是自己的好朋友。
去年张碧晨开演唱会,邀请薛凯琪来当表演嘉宾,汪苏泷甚至因为关系好都没要《月》这首歌的版权费,可见这两人关系确实还可以。
而且,这也不是汪苏泷第一次表明自己是《年轮》的原唱。
之前他上脱口秀,就说《年轮》这首歌除了张碧晨,其他全是他的。当时也没见张碧晨那边出来说,不对,原唱是她的。
就这么个不涉及核心版权、两人关系又还不错的前提下,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非要出来争这个“唯一原唱”?
不应该两方私下通个气,一起发个声明说大家都是原唱,之后请大家继续关注音乐什么的,才是内娱的常规操作吗?
如今闹到这种“撕破脸皮”的程度,实在是让人费解。
一曲多唱的几种结局
如今一个收回版权,一个从今往后不再唱自己的代表作,看似大局已定,但无数个前例证明了依然可能有其他结局。
这就要提到陈慧娴和梅艳芳当年《千千阙歌》和《夕阳之歌》之争。
当时陈慧娴所在的 公司监制欧丁玉,来找陈淑芬来商讨拿版权改编,陈淑芬同意了版权,但迟迟没答复改编事宜。
那是因为梅艳芳也看中了这首歌,她和陈淑芬同公司,又和近藤真彦是好友,直接打电话要了这首歌。
最终三方经过协商,签下一份有“时效”的合约:在当年 6月15日前,梅艳芳可以先发自己的版本,之后陈慧娴才可以推歌。
但到了临约定的时间, 梅艳芳的版本还没能派台,因为她在拍《英雄本色3》,想用这首歌作为电影主题曲,让填词人改词中。
磨到最后制作时间变长,超出约定的时效,陈慧娴便把《千千阙歌》先发了。
要用现在的公式套进去抠细节,得查当年的合约、制作和录音时间等资料,才能判断谁是真正“首发”的“第一原唱了”。
但从结果来,这就是两版不同的双原唱。
前阵子陈慧娴上《声生不息·大湾区季》,在《千千阙歌》里唱了梅艳芳的《夕阳之歌》,也算相互成就。
类似的,当年任贤齐爆火的《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其实是翻唱。原唱是马来西亚创作 歌手阿牛,1997年就发了歌,任贤齐1998年拿来发。
不过阿牛从来不蛐蛐任贤齐只是翻唱,而任贤齐多年来也和阿牛保持着好友的关系,俩人早年一起拍电影,现在开唱也会互邀同台。
任贤齐透露,当年《心太软》走红后有些迷茫,不知道还能发什么歌,刚好听到阿牛的《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觉得很合适就邀来唱了,多年来一直很感谢阿牛。
所以,无论是创作人,还是歌手,持有同一首歌,也可以做到共同合作,互惠互利,前提是版权问题全谈好,在钱的方面没有问题,感情自然也不容易有问题。
这些年影视剧OST都有不同版本,基本上也没有歌手因为“原唱”出现争议。
比如当年大火的双男主剧《镇魂》,白宇和朱一龙合唱的《时间飞行》是原唱,叫“推广曲”,而剧里播的是李琦的版本,属于插曲,也收录进原声碟中。
《知否知否》由胡夏和郁可唯合唱,俩人就是原唱,除此之外俩人还各自有男声版和女声版,音乐平台上都标记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电视剧主题曲”。
有男声女声版的好处,是胡夏和郁可唯去各大音乐节、节目都可以唱这首歌,他们还可以换搭档来合唱,一点争议都没有。
综上,大家主要靠的还是合同在约束,现在各OST的“一曲多唱”也是这种情况,如果没有感情就谈钱,钱也谈不拢的,非要争个名的,那可能就是合同有bug,从一开始就存在信息差,埋下矛盾。
目前对应这种矛盾,最简单的方法还是弃唱。
只是合约是死的,人是活的,总不会只能是非黑即白,在“谁是唯一”的AB选项里,难道不可以有“共赢”的C选项吗?
E姐结语
这事我全程追下来,真觉得挺奇怪的。
《年轮》这歌很火,是张碧晨的代表作无疑,提到这首歌很多人都会想起她的声音。汪苏泷是优秀的创作歌手,这些年给其他女歌手也没少写歌,之前写给容祖儿的《就让这大雨全部落下》特别火,也没见两人为这事争个“唯一原唱”。
怎么这次,两人还就为这事杠上了呢?
歌曲的版权认真说起来,是个非常复杂的事情,我作为非法律从业者,实在无法为大家做正确的科普,但仅从业内的眼光看,也觉得这事特别奇怪。
不过有一说一,旺仔小乔也算奇人了,一己之力拆伙两个歌手,怎么不算另种意义上的留名呢?
今天的深夜话题是:
你怎么看汪苏泷和张碧晨的原唱之争?
来评论区说说吧~
-今天头条の主笔-
你的小仙女E姐,只想好好听歌的小椒&甜辣酱
值日生:甜辣酱 美术:阿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