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一票否决到AI溯源,生鲜品控深水区的叮咚解法

“在当下的竞争环境里,行业价格战非常常见,针对用户和流量的抢夺场景会越来越惨烈,但大家往往会为了跑马圈地而顾不上商品和供应链建设。”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在7月21日的供应链生态峰会上指出,从用户视角来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开始觉醒,他们对饮食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此次以“共生、共创、共鲜”为主题的供应链生态峰会,标志着叮咚买菜的战略重心转向:梁昌霖正式发布“4G”战略,提出将“好用户、好商品、好服务、好心智”确立为公司核心发展方略。同时,在零售业普遍追求的“多、快、好、省”四维坐标中,叮咚买菜明确宣告——将聚焦“好”字做深做透。
如何做深做透?
梁昌霖阐述了“一寸窄、一公里深”的策略内核:即用商品和生态思维,取代主流的流量和平台思维,专注在生鲜、食品赛道,深耕供应链全链路。看似收窄战场,实则是通过重构生产关系与提升生产力,打造差异化、高品质的商品矩阵,精准吸引并服务对食品安全与新鲜度有更高需求的用户群体,从而塑造独特品牌心智与核心竞争力。
而这其中,“求真溯源系统”的落地,将成为叮咚买菜在品控领域贯彻该战略的关键一步,也是其品质保障上践行“一公里深”的新起点。
叮咚的品控革命——从“单点管控”到“生态共建”
作为该战略在品控领域的关键落子,叮咚买菜品控中心负责人武德银在峰会上首次描绘了“求真溯源系统”的蓝图:即依托公司数字化能力与AI技术,该系统可实现农产品从种植/养殖、加工到配送的全链路透明化,为消费者呈现真正的线上可溯源。
图:叮咚买菜品控中心负责人武德银
以肉禽为例,围绕整个生猪供应链,系统可精准锁定饲料种植、养殖用药、屠宰加工、运输入库等8大关键节点,每个节点聚焦2-3项核心行为,通过视频监控、人工拍照完成数据采集与上传。这些关键节点可根据生鲜品类特性和供应商工厂差异灵活配置,确保系统的适配性和扩展性。借助人工与AI结合的审核机制,系统能实时识别运输轨迹、加工行为的合规性,异常情况会立即报警,让供应商随时掌握链路动态,有效降低经营不确定性。
武德银解释,系统搭建有双重价值:一方面帮助上游实现数字化管理,提升效率并为长期合作与订单预测提供数据支撑,未来AI团队还将进一步赋能农事活动;另一方面,用户可在叮咚买菜APP端查询每款产品的全链路信息,真正实现"透明、可溯、可信"。
“让有机是真有机,无抗是真无抗,崇明菜是真的崇明产的菜。”武德银以此明确了“求真溯源系统”的初心。
事实上,在“求真溯源系统”之前,叮咚买菜早已构建起完善的品控体系:除了在业内率先推出“清洁标签”专题、上线“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外,更重要的是,在业内首创"品控7+1管理体系",覆盖新品审核、源头质检、到仓验收、包装调拨、储存检测、订单分拣、配送以及用户评价与服务八项重点环节。
在源头管控上,对高风险工厂或基地实施100%第三方审核,每年开展千余次飞行检查,确保供应商始终保持高标准的生产水平,一旦发现供应商存在诚信、造假等食品安全红线行为,将永久终止合作,这期间,30%供应商因不达标被淘汰;检测环节更是严苛,自建实验室并引入第三方驻场,年检测达250万批次,不合格商品坚决拒收。
叮咚买菜深知品控需生态协同。因此,叮咚买菜积极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共生关系”:除了上述提到的为上游基地提供农事记录数字化工具,帮助其提升溯源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外,还会通过线上线下公益培训、驻场帮扶等方式,帮助供应商提升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
为何是品控?——行业痛点的“叮咚解法”
叮咚买菜对品控的执着,既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更是对行业痛点与市场需求的回应。
如今消费者健康意识觉醒,对食品的追求早已超越低价便捷,转向安全、健康与品质。但生鲜行业的供应链却像个“脆弱的链条”:种养殖环节农药兽药滥用、加工卫生不达标、运输冷链断裂等风险无处不在。更关键的是,供应链的不透明让消费者难辨真伪,“图片与实物不符”“有机认证掺水”等问题频发,加剧信任危机。
当整个赛道陷入“补贴-低价-再补贴”的恶性循环时,行业急需一场关于“信任”的革命,而品控,正是这场革命的核心。
“冲突是品控价值的体现,但在叮咚,食品安全永远是优先级。”在接受采访时,武德银向媒体透露,在叮咚买菜内部,品控拥有“一票否决权”。这种制度设计,从根本上杜绝了“为业绩牺牲品质”的可能。
同时,为深入优化品控系统,叮咚买菜内部组织了商品开发、产品技术、品控等多个部门,开展“头脑风暴”,并进行实际链路的调研。
“我们先后走访了内蒙草原的有机黑猪养殖基地,云南招牌水果蓝莓基地,浙江的无抗鲈鱼养殖基地,崇明、嘉定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调研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比如上游的农事记录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链路的运输记录也无法进行有效追溯等等。”武德银直言。
更为难得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叮咚买菜找到了品控与商业的平衡点——通过优化供应链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让品质与利润并行。
以普罗旺斯番茄为例,该产品曾因高客诉触发下架机制。为此,叮咚买菜的蔬菜品控和商品开发团队前往供应商源头基地,与供应商一起拉齐采收色号、送货色号和挑选加工标准,并对员工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最终实现销量增40%、客诉降24%;此外,蔡长青烧鸭也曾出现客诉率较高的问题,叮咚买菜的品类品控和商品开发团队入驻该供应商工厂一周,围绕用户反馈的口感、肥油等指标对产品进行优化,细化切配组装标准,并对现场员工进行培训和规范化管理,不仅让客诉降30%,销量更涨了40%。
这些案例印证:精准品控既能解决商品问题,更能带动供应链升级,最终形成“用户满意-销量增长”的正向循环。而这种品控与商业的良性互动,正是叮咚破解行业困局的关键。
品控革命的成果——从认证到用户心智、商业价值的全方位突破
持续深耕品控,让叮咚买菜收获了权威认可、用户信任与商业增长的多重回报,更使其成为行业标准的“定义者”。
在行业认证层面,叮咚买菜的品控实力屡获肯定。在第十三届“中国食品健康七星奖”评选中,公司斩获2024年“年度七星奖”,并完成了该奖项三度蝉联。品控负责人坦言,这份荣誉是对团队的莫大鼓励。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其"品控7+1管理体系"通过欧洲BRC&IFS双体系认证。作为国际广泛认可的食品安全标准,BRC和IFS是各国零售行业等同采用的食品供应商考核标准,叮咚买菜也成为国内首家获得欧洲权威双认证的生鲜电商企业。
用户口碑的积累同样显著。有网友在小红书平台发帖称,叮咚买菜非常听取用户声音——其作为叮咚买菜老用户,曾对某款三文鱼产品口感提出建议,客服迅速响应,再次购买时品质明显提升。此外还有用户表示:“以前买生鲜总担心质量问题,用叮咚买菜后,很少遇到生鲜踩雷的情况,买得越来越放心。”
商业数据更能说明问题。过去半年,叮咚买菜淘汰了4000余支品质平庸的商品,目前"好商品"SKU占比已达40%。
而这种结构性优化带来了实打实的业绩增长: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叮咚买菜连续10个季度实现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盈利,连续5个季度实现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盈利。这样的稳态盈利在即时零售赛道实属罕见。
“叮咚买菜不一味追求多少单量,更关注GMV(商品交易总额)、消费者留存率等指标。”CFO王松的表态,道出了叮咚买菜与同行的本质区别——当多数玩家深陷“砸钱换规模”的价格战时,叮咚始终坚守“不烧钱、不参战”的原则,以品质为护城河深耕“一寸窄、一公里深”的赛道。
这条差异化路径能否持续领跑,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品质增长范式?时间将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叮咚买菜已用实践证明:坚守品质,本身就是最坚实的商业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