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7月5日消息,据新华社今日报道,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开发出一款多模态人工智能模型,在识别突发性心脏骤停高风险人群方面...
7月5日消息,据新华社今日报道,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开发出一款多模态人工智能模型,在识别突发性心脏骤停高风险人群方面,明显优于现行的临床指南。这一研究结果已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心血管研究》杂志上发表。这款名为MAARS的AI系统(注:全称为“多模态AI室性心律失常风险分层系统”)结合了心脏MRI图像与广泛的健康记录数据,能发现以往难以察觉的预警信号,使心血管风险预测达到更高的准确度。研究聚焦于
肥厚型心肌病。这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疾病,也是
年轻人突发心脏骤停的主要诱因之一。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授、心血管AI研究专家NataliaTrayanova表示:“我们眼下既有患者因缺乏保护措施在黄金年龄猝死,也有人终身植入除颤器却几乎没有任何获益。我们现在已经可以非常准确地判断某人是否处于极高风险之中。”美国与欧洲现行临床指南在判断高风险患者方面
准确率仅约为50%。相比之下,MAARS模型的
整体准确率达89%,对于
40岁至60岁这一最高风险人群的准确率更提升至93%。该模型通过分析对比增强型MRI扫描中的心脏瘢痕图样,识别出突发性心脏骤停的关键征兆。过去这类图像信息较难为医生准确解读,如今借助深度学习,得以转化为可操作的风险指标。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心脏电生理学副教授JonathanChrispin表示:“研究结果显示,MAARS模型比现有算法更能准确识别高危患者,有潜力从根本上改变临床决策方式。”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团队还计划扩大模型的测试范围,并将该算法推广至其他类型的心脏疾病风险评估,包括心脏结节病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