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唯一的宝剑专业上热搜,毕业生就业率近百分百,专业详情曝出

你见过大学里教打宝剑的专业吗?在浙江龙泉,还真有这么个稀罕事儿。全国就独一份,专门教年轻人学铸剑,听起来像武侠小说里的情节,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这个专业藏在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里,学校里叫“刀剑工艺专业”。说起来,龙泉宝剑可是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当年欧冶子在这儿采铁英、取寒泉,炼出“龙渊”“泰阿”那些名剑的传说,老辈人都能说上几段。这个手艺是国家级的非遗,但在前些年的时候,差点断了档——老铸剑师越来越少,年轻人又不爱学,眼看就要慢慢没有了。2010年,学校干脆开设了这个专业,就是为了把老祖宗的手艺接过来。
学校刚开始招学生,一年就收30个,还全是男生。毕竟铸剑这活儿,光抡那四五斤重的大锤就够受的,烧红的铁坯要反复锻打,力度、角度差一点都不行,没点力气和耐心真扛不住。后来到2022年,专业分了三个方向,不光教做剑,还教设计和营销,招生也扩到120人左右,连女生也能来学了。
学习这个专业,不用掏学费,实打实免费学手艺。课程听着简单,其实门道多着呢。先得知道宝剑的来龙去脉,哪个朝代的剑有啥特点,背后有啥故事;然后从选材料开始练,不光是老法子用的钢材,新的合金材料也得懂;接着是烧火、锻打、淬火,每一步都需要练上千遍——淬火时温度差一度,剑的硬度就差远了;最后还要学雕刻,拿钢凿在剑身上刻七星、飞龙,再浇上铜水,铲平磨光,图案才能亮闪闪不褪色。现在还加了数控设备,手工打磨够细腻,机器辅助效率更高,老手艺和新科技就这么凑到了一块儿。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班里的女生,抡起大锤来一点不含糊。以前总觉得铸剑是老爷们的活儿,可这些小姑,天天跟铁坯、火星打交道,手上磨出茧子也不吭声,做出来的剑又漂亮又锋利,比男生的作品还多几分巧思。有回学校展出学生作品,好获奖的宝剑,都是女生做的。
娘们
几把
这个专业,辛苦是真辛苦,可毕业后的出路实在让人眼馋。教他们的叶宗龙老师说,孩子们基本都能找到满意的活儿,刚毕业月薪就有六千,手艺好的尖子生,一个月的收入接近快两万。有的学生进了老字号剑铺,专门做高端定制;有的去搞文创,把剑的纹样做成饰品、摆件,照样卖得火。
这事儿传开后,网上议论不少。有网友说:“现在年轻人要么挤破头学计算机,要么考公考研,愿意沉下心学这种老手艺的太少了,这专业能留住人,比啥都强。”也有人算经济账:“免费学三年,出来就有稳定工作,比读个普通本科找不到对口工作强多了,这才是靠谱的职业教育。”
还有人关注女生学铸剑:“打破偏见了!谁说女生不能打铁?能吃苦、有耐心,说不定比男生更适合做精细活儿,这才是真正的‘巾帼不让须眉’。”也有网友想起非遗传承:“以前总说非遗要保护,光喊口号没用,得有年轻人愿意学、能靠这手艺吃饭才行,这专业算是把根留住了。”
不过也有不同声音,有人担心:“会不会为了赚钱丢了老法子?毕竟机器做得快,手工慢还累。”但更多人觉得:“只要核心手艺没丢,用点新工具提高效率不是坏事,老祖宗的智慧,也得跟得上时代才能活下去。”
说到底,这个“冷门”专业能火起来,不是没道理的。免费学技术,毕业有饭吃,还能把老祖宗的宝贝传下去,对年轻人来说,是条踏实的路。现在的职业教育,不一定非要追着热门跑,像这样找到自己的特色,把传统手艺变成能安身立命的本事,既保住了文化的根,又给年轻人指了条明路,其实是件挺了不起的事儿。老手艺在00后手里活起来,这本身就是最动人的传承了。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