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互联网大厂撤离背后,小贷行业如何逆势求生?
互联网大厂纷纷退出小贷行业,导致小贷行业的生存空间被挤压,这一现象主要由于监管政策趋严、市场竞争激烈以及大厂自身战略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尽管如此,小贷行业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服务模式,以适应市场变化,政府应加强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小贷行业的健康发展。
小贷机构持续清退
互联网大厂也玩不转小贷?
宁波市地方金融管理局近日发布公告,同意取消狐狸小贷试点资格。狐狸小贷的唯一股东为搜狐旗下的金融科技集团——狐狸金服(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起步于 2014 年 4 月成立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平台 " 搜易贷 "。
不单是搜狐玩不转小贷,阿里小贷也在近日正式完成注销。据悉,阿里小贷是首家获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小贷业务的公司,早期曾运营过 " 淘宝贷款 "" 天猫订单贷 " 等多款商户融资产品,此后网商银行逐步承接了阿里小贷的业务。到 2022 年 11 月,阿里小贷已无实际业务运营,获监管批复退出小贷试点。2024 年 2 月,阿里小贷发布清算组备案信息,正式进入清算注销程序。
除阿里小贷之外,与阿里巴巴集团关联的小贷机构还有重庆市阿里巴巴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 " 重庆阿里小贷 ")和重庆市阿里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 " 阿里小微小贷 ")。其中,重庆阿里小贷在 2017 年更名为 " 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下称 " 蚂蚁商诚小贷 "),成为蚂蚁集团旗下消费贷产品 " 借呗 " 的运营主体,阿里小微小贷则成为蚂蚁 " 花呗 " 的运营主体。不过,蚂蚁消费金融公司成立后承接了这两家小贷机构运营的 " 借呗 "" 花呗 " 业务,这两家公司随后再次更名并在去年 12 月正式注销。
大厂退出是小贷机构持续缩减的真实写照。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北京、广东、甘肃、江西、重庆、湖南、湖北、云南、江苏、大连、内蒙古、四川等多地公告注销、清退的 " 失联 "" 空壳 " 及严重违规的小贷机构已超 300 家,其中不乏曾经被资本热捧的互联网小贷。
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 2025 年二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截至 2025 年 6 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 4974 家,这一数据较一季度末的 5081 家,减少了 107 家;贷款余额 7361 亿元,上半年减少 187 亿元。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对记者分析指出,对非主业驱动的公司而言,小贷业务既难形成协同效应,又面临持续合规投入,与其负重前行,不如及时止损,大厂选择注销冗余牌照、整合业务至持牌消金公司,既是满足总量控制、聚焦主业的监管预期,也是提升资本效率、实现风险隔离的战略举措。
寻求差异化发展路径
从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来看,身份属性定位不明、区域监管的分化与限制是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重点问题,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健康发展和持续服务能力。近年来,愈加严格的行业监管也压缩着小贷公司的生存和展业空间。
去年 4 月,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市场监管总局等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的通知》,力争 3 年内压降地方金融组织总量,清退 " 失联 "" 空壳 " 及严重违规机构。今年 1 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业务经营、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非正常经营企业退出等作出规定。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莫开伟对记者表示,小贷行业本身存在不少问题,也面临一定经营风险,为了避免全行业发展陷入混乱无序状态,必须对规模小、缺乏业务支撑后劲、经营风险大的小贷机构进行市场出清,重塑市场竞争格局,以提高小贷行业整体质量,使其真正成为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重要补充,成为支持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莫开伟认为,存续小贷公司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动能,必须对自身经营进行精准定位,将有限的资源进行融合,比如与银行机构合作,聚焦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做精做实金融服务;同时,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防范金融风险,积极响应监管要求,及时完成名称、经营范围变更登记,避免因资质问题被清退;此外,探索差异化服务路径,例如开发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等细分领域产品,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通过数字化转型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并提高效率。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对记者分析指出,未来,小贷行业将出现分化,实力较强、发展规范的小贷公司要继续发挥好主体作用,努力保持健康发展态势:一是明确定位,回归本源,以服务普惠金融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主要目标,将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作为重点服务对象。二是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从资金管理、催收管理、信息披露、保护客户信息等方面进行规范,树立起科学经营理念。三是加强风险防控,形成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完善风险监测体系,防患于未然。
王蓬博认为,小贷机构要持续发展,一方面必须回归小额、分散、支农支小的本源定位,杜绝大额、房抵、通道类业务,严守合规底线;另一方面要依托大数据、AI 风控模型提升资产识别与定价能力,降低不良率。更重要的是,要主动嵌入产业场景或与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形成助贷生态,发挥灵活高效的优势,成为传统金融的补充而非对手。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714.org.cn/gov/1435.html发布于 2025-10-26 16:00:50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读懂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