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电商行业,越忙越亏,究竟谁在真正赚钱?
电商行业在快速发展中,却常常出现越忙越亏的情况,谁在真正赚钱呢?只有少数电商平台和商家能够通过精细化运营、优化供应链和提升用户体验等方式实现盈利,而大多数电商企业则需要通过不断拓展业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方式来维持运营,在电商行业中,真正赚钱的并不是所有参与者,而是那些能够持续优化自身并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商家。
电商税来了,电商的护城河正在改写
一年一度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即将来临。
各大平台补贴加码、直播间轮番开火,算法精准投放、履约速度竞速,流量再次被推向高潮。
最近,一则 " 电商税 " 通告为电商行业泼了一盆冷水。10 月 27 日,国家税务总局披露:全国已有超过 6500 家互联网平台完成涉税信息报送。
这意味着,平台经济正式步入 " 数据透明化 " 时代。每一笔交易、每一笔分润、每一个账号,都开始被系统记录、被监管可见。
监管趋严、利润微薄、账目透明,税务合规性成为商家绕不开的门槛,而电商行业也第一次必须面对一个真实的问题:"谁,真的在赚钱?"
过去十年,中国电商跑得太快了。快到可以容忍混乱、牺牲利润去换增长;但现在,平台经济开始被要求 " 讲真账 "。
而讲真账的时代,才是最考验一家平台底牌的时代。
01 真账时代,电商底盘重塑
" 真账时代 " 到来,对电商而言,不只是税务合规的调整,更是一次底盘重塑。
在流量狂奔十余年后,平台与商家正在从 " 跑得快 " 转向 " 跑得稳 "。
过去的电商逻辑是谁掌握流量,谁就掌握生意。而现在,随着监管体系的完善与数据链条的贯通,流量优势正在让位于经营效率与财务透明度。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电商相关企业已超过 378 万家,其中注册在 200 万元以下的企业占比高达 69%,这意味,在繁荣的电商生态背后,隐藏着庞大的 " 薄利多销 "" 小而散 " 的电商玩家。
过去几年,电商平台靠补贴、靠流量爆款、靠大促购物季,增长速度惊人。如今,增长的方式发生结构性改变,社交电商、直播带货、即时零售成为新战场。
根据《2025 电商行业发展观察报告》,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 6.4%,但电商服务业的成本指数上升了近 12%。
尤其在直播电商领域,主播佣金、退换货率、物流成本的上涨,让不少中腰部品牌利润率跌至个位数。
选品、直播、下单、履约、售后,每多一个环节,就可能增加一条流程、一次协调、一条审核。这些隐形成本原本被流量增长掩盖,而今在平台经济透明化的环境下开始显现。
与此同时,平台端的激励政策也在悄然收紧。
阿里降低了部分类目的返佣比例;拼多多将部分 " 百亿补贴 " 由平台让利改为商家共担;抖音电商则大幅收紧达人带货返点。
电商生意第一次被迫回归 " 真利润 " 竞争。而 " 电商税 " 的推行,让这种竞争的 " 底色 " 彻底公开化。
过去很多商家通过多账号运营、虚假发票、私账代收代付来优化账面利润,如今这些灰色地带逐步被系统穿透。
税务信息、交易流水、佣金结构、分润数据 都开始进入可核查、可追溯的闭环。
一位在华东地区运营多品牌的代运营负责人告诉我们:
" 以前大家比的是谁更会玩算法,现在比的是谁的账更干净、财务更快、合规更稳。"
他所在的团队在今年 8 月就开始调整模式,减少低毛利 SKU,强化供应链直采比例;同时引入 AI 财务系统,对分销佣金、发票归集、库存结算进行智能核验。
结果利润率提升了 8%,同时节省了 20% 的人力财务成本。
电商竞争的核心,正在从 " 流量逻辑 " 转向 " 经营逻辑 "。
京东集团在最新财报中提到,2025 年将全面推进 " 低价策略 + 供应链提效双轮驱动 ";拼多多的 Temu 业务则强调通过 AI 优化全球履约成本,核心目标是保持健康毛利率;阿里方面,则提出 " 健康增长 " 战略,强调利润质量和商家可持续性。
换句话说,平台们开始 " 算账 " 了。
算的不是 GMV 虚高的账,而是现金流、履约成本、退货率、税后利润的真账。
而算真账的能力,正成为电商新一轮的 " 护城河 "。
在流量红利枯竭、监管趋严、竞争白热的背景下,能看懂 " 真账 " 的企业,才能看见真正的利润。能把 " 真账 " 算清楚的平台,才能获得真正的增长。
02 越忙越亏,电商 " 系统性疲劳 " 开始显现
电商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结构性反噬,表面上热闹非凡、货架爆满、直播高频,但账面利润却越来越薄。越忙,越亏;越卷,越疲惫。
过去,电商平台的增长动力来自流量的倍增效应。流量多一倍,GMV 就能多两倍。
但当用户规模趋于饱和,这一模式开始失效。
根据 QuestMobile 数据,截至 2025 年 9 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仅增长 1.8%,而用户平均日使用时长首次下降。
换句话说,流量已经见顶,新增流量成本越来越贵,留存用户越来越难。
而平台为了维持增长,不得不加大投流、补贴、内容投放力度。
这就导致流量增长的同时,单位流量的 ROI 却在下滑。投入越多,利润越薄。
" 电商不再缺用户,而是缺利润。" 一位阿里系电商负责人如此总结。
如果说 2018 – 2022 年是算法驱动电商效率的黄金期,那么 2023 年之后,算法开始反噬平台本身。
推荐算法把注意力切割得越来越细、越来越贵。用户越精准,获客成本越高;广告越智能,预算消耗越快。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5 年品牌方在抖音、快手、淘宝直播的平均投流成本同比上涨 28%,而平均转化率仅提升 5%。
也就是说,算法的 " 聪明 " 正在吞噬利润。
表面上看,平台看似在更智能地分配流量,但实际上陷入了 " 算法竞争 " 的陷阱。每家都在为提升短期 ROI 而烧钱,却共同抬高了行业整体的成本曲线。
这导致平台进入 " 越优化,越焦虑 " 的阶段,因为算法不再创造新增效率,只是在争夺存量注意力。
十年的高增长培养出庞大的组织系统:运营、直播、广告、客服、合规、风控 每个部门都有 " 忙 " 的理由,却很难真正降本。
在流量高峰期,这些结构还能被增长掩盖;但当流量放缓,庞大的组织反而成为企业的负担。
阿里在 2025 财年其销售与市场费用占比约 14.5%,而在 2025 年 6 月季度则升至约 21.5%,为近五年来新高。拼多多方面,截至 2025 年第一季度,其销售与市场费用达约人民币 334 亿元,同比增长约 43%,
" 越忙越亏 ",正是电商平台进入成熟周期后的集体焦虑。过去十年电商过于依赖流量、算法、补贴等外部变量,而忽视了系统效率、组织机构、财务透明。
当平台经济进入 " 真账时代 ",唯有重塑经营系统,让流量回归用户价值,让补贴回归供给效率,让增长回归利润,电商才有机会走出疲劳。
03 电商的下一场战役:效率与信任
当 " 真账 " 成为新常态,电商行业将从流量驱动转向利润驱动,从投放赛跑到效率比拼,从追求规模到重塑信任。
在这个阶段," 算得清 "" 看得见 "" 跑得快 " 成为电商平台和商家的三项核心竞争力。
过去,财务系统是电商的 " 后台 ";现在,它成为决策的 " 中台 "。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财务与合规类 SaaS 服务新增注册企业同比增长近 40%,其中约六成客户来自电商与新消费领域。
越来越多平台开始用 AI 重新定义 " 算账 " 的方式。从订单识别、分润拆解到发票自动归集,AI 财务让每一笔交易可溯、可查、可追。
这不仅降低了风险,更让企业第一次真正看清哪些环节在赚钱、哪些环节在漏钱。
一位杭州美妆品牌 CFO 表示,他们在今年初上线智能费控系统后,仅发票匹配一项就减少了 70% 的人力支出;供应链账期缩短,现金流周转率提升近 15%。
" 以前我们觉得降本靠裁人,现在发现降本靠算清账。"
在流量红利消失、补贴空间缩减的当下,供应链的速度决定了利润的厚度。
京东、拼多多、抖音都在强化供应链数字化体系,用算法驱动库存预测、物流调度与智能履约。
京东在财报中提到,其智能仓储系统已覆盖全国 90% 的核心仓库,仓配一体化效率同比提升 22%;拼多多 Temu 则在北美通过 AI 预测物流波动,让跨境履约时间缩短至平均 7.3 天。
电商的竞争,已经从 " 谁能卖出去 " 变成 " 谁能更高效地交付 "。当流量趋稳、税务透明、合规收紧,供应链的每一次提速,都是利润的再造。
同时," 真账 " 时代也让信任重新成为稀缺资源。一方面,监管穿透意味着 " 虚假销量 "" 刷单 " 难以为继;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平台与品牌的信任阈值在上升。他们不再只看最低价,而更看 " 是否真实 "" 是否可持续 "。
据《艾瑞电商用户洞察报告》显示,2025 年消费者复购意愿中," 信任感 " 已超过 " 价格优惠 ",成为影响二次购买的第一因素。
这意味着,谁能在透明时代建立新的信任关系,谁就能掌握新的增长入口。
抖音、淘宝、小红书等平台也在悄然调整推荐逻辑,从 " 刺激消费 " 转向 " 陪伴消费 ",从流量竞争转向内容信任。
品牌的长期价值,开始回归产品本身、服务体验与财务稳健。
" 真账 " 时代并不意味着电商的黄金期结束,而是游戏规则被重写。
过去的增长靠流量堆砌,现在的增长靠系统提效;
过去的竞争靠价格出血,现在的竞争靠效率回血。
电商的下半场,不属于最会烧钱的人,而属于最会算账的人。
电商的黄金十年靠流量,接下来的十年,要靠把账算清楚。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
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714.org.cn/gov/1550.html发布于 2025-10-31 16:00:54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读懂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