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阿里消费升级再启航,速卖通能否成为市场新领航者?

访客 2025-11-05 16:01:24 18070 抢沙发
阿里持续推进消费升级战略,速卖通作为其重要平台,能否挑起大梁备受关注,随着全球电商市场的不断扩大,速卖通在跨境电商领域表现亮眼,通过提供更多元化、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阿里将继续加强速卖通等平台的投入和优化,以推动消费升级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海外再造一个天猫?

海关总署统计,2024 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约 2.71 万亿元,同比增长 14%;高于 2024 年我国货物贸易增速 9 个百分点,占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的 6.2%。

毫无疑问,跨境电商仍是风口,只是风向已然改变。近几年,市场反复探讨一个关键议题:低价能否作为一种持久的竞争力?另一边,物流、售后等短板也不可能长期悬置。行业的转型因此成为平台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今年初的关税冲突事件加快了这一进程。" 低价模式 " 风险更大,品质及合规要求更高,受限颇多的平台和商家们纷纷寻找出路,品牌作为差异化关键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B2C 跨境电商平台中,速卖通算是较早布局品牌出海的一例,当前也正清晰地感受着这股推力——既有主动求变的决心,也有环境倒逼的紧迫。

去年就有 " 百亿补贴品牌出海 ",今年 3 月平台透露目标是再扶持 1000 个新品牌实现年销售额突破百万美金。今年上半年,速卖通入驻品牌数同比增长 70%。正值双 11 期间,除了直接对标亚马逊,速卖通又在强调品牌、IP、品质货盘会是本次大促重点。

品牌化历来被视为电商平台的关键一跃,只不过这一次,跨境电商们面对的是收缩的环境、抢滩的竞争者,以及严阵以待的本土巨头。

01、不得不变的时刻

为双 11 造势,速卖通公布了一系列为品牌出海提供的便利与加持,核心其实可以总结为让中国出海品牌 " 在海外市场本地化生长 ",从 " 跨境卖货 " 跨越到 " 品牌经营 "。

速卖通 " 超级品牌计划 " 核心策略;来源: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公众号

上述 " 超级品牌计划 " 可以提炼为三层逻辑。

一是通过上线品牌专区明确定位从从 " 卖产品 " 到 " 做品牌 ",强调信任、品质、品牌认知等长期心智。

二是以本地化渗透为路径。" 开放本地化营销资源 "" 强化本地服务与履约能力 ",都表明了平台不想只做出口通道,而在试图帮助品牌真正融入当地消费文化、媒体体系与物流基础设施。

其三是技术手段革新。比如启用全链路 AI 工具,通常是为了搭配更精细的本地化运营。

就操作可行性而言,平台在物流、支付和技术等本地服务能力方面确有资源优势,政策提到的本土市场快闪、媒体合作等项目也说明了自身的资源整合能力。

速卖通毕竟是最早一批(2010 年)进入国际跨境 B2C 电商市场的中国平台。" 跨境四小龙 " 中,SHEIN 起步也早但主攻快时尚并非货架式电商,Temu 2022 年美国上线,TikTok Shop 作为母公司向电商的延伸也不过是近几年的动作。就本土基建而言,速卖通至少有足够的先行时间差;再者,阿里国内电商也有丰富的品牌运营经验。

我们也看到,速卖通今年有重点宣传一些成功品牌输出的案例,比如今年上半年爆火的 Labubu。IP 热度,带动速卖通潮玩类目整体 GMV 同比增长 300%。

平台顺势与泡泡玛特加强绑定,包括发售独家限量版 Labubu,还邀请到海外千万粉丝网红 Teala Dunn 来到北京泡泡玛特乐园开设专场直播。

而一系列可谓激进的品牌化策略,背后是主动与被动并存的推力。

主动在于品牌升级的内在需求。据亿邦动力不完全统计,2024 年前三季度,跨境电商领域共发生至少 66 起融资事件,其中出海品牌完成融资 47 起,服务商完成融资 19 起。大多数融资项目集中于早期阶段,出海品牌也还在探索时期,需要平台体系深度配合。

被动推力,或者说外部环境压力前文已有提及,除了年初的美国关税冲突,近几年全球关税壁垒多有调整,不同地区相关政策接连出台,都指向了对白牌低价出海模式的限制。比如欧盟,去年底金融时报就有报道,欧盟在考虑针对跨境电商平台采取新的税收政策,对每件商品收取行政处理费用。

东南亚这一重点市场亦有变动。比如今年 7 月越南取消了低成本进口商品的免税待遇,所有进口商品均需缴纳 10% 增值税。电商平台还需代扣代缴平台上个体经营者的相关税费。

与之对应的是,我国跨境电商平台多有面临严苛的监管审视。除了美国关税冲突矛头直至 Temu,TikTok Shop 也受母公司持续已久的禁令事件影响。包括速卖通,今年初成了首个受欧盟 DSA 调查的电商平台,后又因泄露用户信息被韩国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处以近 19.8 亿韩元罚款。

此类被动,让速卖通的品牌化之路显得更为紧迫且合理。

在此背景下,跨境电商自然产生了 " 改良或改革 " 两类思路。如果坚持性价比定位,则需积极调整供应模式,守住低价心智;如果想要跳脱性价比这一中国跨境电商常见的标签,就必须做系统改造,还得去与本土巨头比拼硬实力。分歧在于,哪一边的判断更切中主流。

02、亚马逊补课低价,速卖通攻坚品牌

亚马逊在上一轮中国跨境电商急火猛攻本土市场时,有一定的 " 轻敌 "。

2023 年底,亚马逊 CEO 安迪 · 贾西在公开访谈中聊到与 Temu 和 SHEIN 的竞争,表示 " 你可以通过更少的品类、更低的价格、更久的配送时间来取得成功,但我对亚马逊提供的广泛选择、价格以及交付速度感到非常满意。"

然而彼时的战况我们都知道," 跨境四小龙 " 风头正盛,性价比商品对亚马逊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但跨境电商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亚马逊已然足够重视。

来源:Amazon Haul 官网

亚马逊的低价商城 Haul 去年 11 月上线,据其官网描述,Haul 拥有独立的购物体验、搜索、购物车和结账流程;所有商品价格均在 20 美元以下,大部分商品价格在 10 美元以下,部分商品低至 1 美元。这很明显是对标 Temu 一类的中国跨境平台,补上低价心智。

同一时段,亚马逊还 " 一反常态 " 地宣布了 2025 年不会提高美国站销售佣金和亚马逊物流 ( FBA ) 费用,也不会引入新的费用类型。进入 2025,Haul 以及同样主打低价的 Bazaar 已在全球多点布局,10 月刚在日本市场上线了测试版。

此外,亚马逊去年也围绕 AI 做了一些优化。比如针对买家的 AI 购物助手 Rufus,和针对卖家的智能个人助手 Amelia。简单总结就是,从性价比到精细运营,亚马逊在完善自己的 " 立体防御机制 "。

其实其他跨境平台亦有积极布局品牌出海,比如 SHEIN 9 月推出 "SHEIN Xcelerator" 品牌孵化与扶持计划,面向全球新兴设计师、独立品牌及成熟品牌。包括京东也宣布了一个 " 百亿千品新增长 " 计划,要带领 1000 个中国品牌进军全球市场,推出海外仓半托管项目并开启种子商家招募。

但速卖通,包括其背后的阿里巴巴显然对品牌化有更深的执念。我们在此前的文章中有提到过,速卖通 2016 年就有过较为激进的品牌转型计划,要求商户具备企业资质和品牌授权,并全面清理个人卖家,甚至直接邀约天猫大卖家入驻。

但彼时效果欠佳,毕竟当时平台自身的本地化基建不算完善,仓促将国内 " 天猫 " 模式复制出海,难免遭遇 " 橘生淮南 " 的困境。

而今的资源储备和时机显然更加成熟,速卖通的 " 后端 " 主张也更明确:为出海品牌提供一个亚马逊之外的选择,且以一半的成本实现更高成交。那么品牌需要跨越的关节基本就在于 " 信任 " 二字。品牌与平台都凭借信任让消费者接受溢价,这背后是一整套的物流、售后与品质背书。这也是亚马逊的壁垒所在。

深耕本土的一个可识别资产是亚马逊极成熟的 Prime 会员体系,会员往往深度参与亚马逊生态,复购更高,更有助于平台和商家做长期品牌经营。会员与信任如何挂钩,国内淘天显然也已经从 88VIP 中得到启示。而如何跨越文化和管理半径的局限,搭建这种 " 前台 " 强信任,就成了速卖通品牌化征程中亟待突破的挑战。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性价比路线并未因为关税的冲击从此退出舞台。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跨境电商市场,与此同时它的增长也在放缓。据 Digital Commerce 360 对美国商务部数据的分析,今年二季度美国电商增速同比增幅降至 5.3%,为 2022 年第四季度以来最低水平。其报告指出经济不确定性和高物价对电商增长持续产生负面影响,关税政策与全球供应链担忧亦有负面干扰。

在此背景下,瑞银近期的一份报告认为,Temu 的性价比模式仍具有韧性。比如关税事件以后 Temu 在美国市场迅速从全托管转型为半托管模式,将更多物流和税务合规责任转移给商家,有效缓解了关税压力。关税对最终售价的影响也因此降低。

低价在海外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生态位,只是实现低价的门槛变高。相比调转车头硬攻本土企业的长项,如果能够守住性价比定位,其长期价值未必不如前者。

03、写在最后

如果说对品牌的执念可视为典型阿里思维,那么对大消费场景的追逐也几乎是一种阿里 " 基因 "。国内淘天如何推动购物、即时零售、出行旅游汇集于一体不必赘述,速卖通在其主攻的韩国市场有类似尝试。

The Korea Times 报道,速卖通正在韩国追求建设一个 " 一体化 " 平台,其旅行相关服务与优惠活动需求强劲。今年 7 月份,速卖通旅行的商品交易量环比增长了一倍多。此外,K-venue 购物平台 2023 年就在韩国上线,业务范围从美妆和电子产品,扩展到汽车配件和高尔夫装备等领域,支持三天快速送达。

在无数个主动或被动的战略转型节点上,阿里系业务大都无条件地延续着对 " 消费升级 " 的信任,相信大而全的生态和更高的客单价方为正统。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714.org.cn/gov/1705.html发布于 2025-11-05 16:01:24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读懂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807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