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下沉市场持续火热,蜜雪冰城与古茗双雄争霸,谁将领跑未来?

访客 2025-09-09 16:01:19 28259 抢沙发
下沉市场持续火热,蜜雪冰城与古茗两大品牌展开激烈竞争,双雄争霸局面显现,这一市场依然具有巨大潜力,吸引了众多品牌争相进入。

作为今年上半年营收数据最为亮眼的两个品牌,蜜雪冰城和古茗的财报数据,充分的向市场展示了下沉市场的巨大威力。

根据蜜雪冰城公布的 2025 年中期业绩,上半年蜜雪集团实现营收 148.7 亿元,同比增长 39.3%;毛利 47.1 亿元,同比增长 38.3%;净利润 27.2 亿元,同比增长 44.1%。其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双位于行业第一。

而古茗则以净利润同比增长 121.51% 的增速,在业内拔得头筹。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古茗实现总收入 56.63 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 41.2%;毛利为 17.86 亿元,同比增长 41%。期内利润为 16.26 亿元,较去年同期的 7.4 亿元实现翻倍增长,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同比跃升 121.51% 至 16.25 亿元,每股基本盈利 0.72 元。

在茶饮市场的拼杀已经十分激烈的环境下,蜜雪冰城和古茗这两个国内茶饮行业门店规模最大的品牌,都是依靠下沉市场获得持续增长的。

但二者却也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规模化之路——一个高举高打,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深入,全面扩张;另一个则谨慎的执行区域加密开店策略,以每年开拓 1~3 个省份的速度,小步快跑。

下沉市场地域广阔且差异巨大,在低成本、低价格这样的透明策略之下,两家新茶饮头部品牌究竟能走出怎样的差异化之路?

下沉市场还有增量吗?

虽然茶饮市场高度内卷,但对于蜜雪冰城和古茗这样以规模取胜的品牌来说,在下沉市场仍然有增量可以挖掘。

对于蜜雪冰城来说,尤其如此。财报信息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蜜雪冰城已在全球构建超   5.3   万家门店网络,较去年同期的   43218   家门店增长   22.7%。其中,在中国内地   48281   家门店里,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为   27804   家,占内地门店总量的   57.6%,较去年同期新增   5707   家。

持续的扩张,也伴随着门店收入的提升。虽然此次发布的财报中没有披露和具体门店运营的相关数据,而根据海豚投研的调研数据显示,上半年蜜雪冰城同店收入增长接近 9%。

这其中,价格和杯量均有所上涨。价格上,伴随去年年底茶饮行业整体价格战趋缓,蜜雪在年初小幅提价,杯单价预计同比提升 1%-2%;而受益于外卖补贴的红利叠加春季新品(香芋冰淇淋,龙井茶饮)的上市,杯量较同期预计同比提升 6%-7%。

相较之下,古茗则更加专注于乡镇市场的挖掘。

财报信息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古茗门店总数达   11179   家,同比增长   17.5%,其中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   81%,乡镇市场覆盖进一步深化,乡镇门店比例提升至   43%。而根据古茗首席财务官孟海陵透露,2025 年迄今的净开店已超 2100 家,进度超越了年初指引。

在 " 县域中心店   +   乡镇卫星店 "   的加密布局策略下,古茗计划每年新开拓 1~3 个省份。大部分新店集中在已有市场开出,二线及以下城市、县镇区域的门店比例在增加。公司招股书显示,其大部分门店位于华东及华南的八个省份,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止九个月,这些省份们的收入占其 84%GMV。

这其中,区域特色茶饮、应季鲜果茶等本地化产品的运营模式,也为单店收入增长提供了助力。2025   年上半年,古茗体系总商品销售额(GMV)达   140.9   亿元,单店日均   GMV   从去年同期的   6200   元提升至   7600   元,同比增长   22.6%;单店日均售出杯数从   374   杯增至   439   杯,同比增长   17.4%。

而这背后,离不开高密度仓库和冷链的布局。古茗目前约   75%   的门店位于仓库   150   公里辐射范围内,凭借这一密集的仓储网络,公司实现了对约   98%   门店的   " 两日一配 "   冷链配送服务。同时,公司拥有   362   辆专业冷链车辆,全部配备精准温控系统。

聚焦县域市场的新鲜现制,这是一种扎实的一城一寨式打法,成为了古茗实现区域密集开店的关键性策略。也使其具备了在局部市场,得以抵御蜜雪冰城攻势的能力。

而规模更大,视野更加宽阔的蜜雪冰城,走的是一条规模化、低成本的供应链之路。

从 2012   年开始建设中央工厂,如今蜜雪冰城的采购网络已覆盖全球六大洲、38   个国家,生产端有五大生产基地、70   余条智能生产线。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公司在国内构建了由   29   个仓库组成的仓储体系,配送网络覆盖   33   个省级行政区、超过   300   个地级市。

咖啡还有哪些增量?

即便各大咖啡品牌之间早已刺刀见红,但对于茶饮品牌来说,仍然是个可以提供增量的产品类型。

以古茗为例,2025 年上半年该品牌共推出 52 款全新产品,其中咖啡品类上线 16 款新品;目前 8000 家门店配备专业咖啡机。基于咖啡产品的良好市场反馈,6 月下旬开始正式推广咖啡品类,当前单店咖啡日销量稳定在 60-80 杯,最高时可达百来杯。

分析认为,咖啡品类的良好表现,带动了门店杯量的增长。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古茗的单店平均 GMV 达到 137 万元,同比增长 20.6%。其中单店日均杯量达到 439 杯,同比增加 17.4%。

做咖啡既是品类拓展,更是人群拓展。古茗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王云安表示," 我们门店大部分在三四线,而三四线 35 岁以上人群其实有比较高的消费能力,但对过甜、过腻的东西是有点抵触的。"

而蜜雪冰城则选择以幸运咖作为撕开咖啡市场的口子。

从 2024 年底的 4000 家,到今年 7 月的 7000 家,幸运咖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高速拓展。据媒体报道,幸运咖 2025 年门店目标数为 1 万家,并将把扩张重心向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代表的一二线城市转移。

而幸运咖之所以能够在此前增长乏力的境况下,重新收获增长,就因为其在产品研发和供应链上进行了深入的调整。

在产品研发上,幸运咖重新组建了市场团队直接对接研发部门,并和蜜雪主品牌共用研发团队,并将此前的奶咖产品全面向果咖转型(复用蜜雪主品牌的冷冻果肉果浆)。今年上半年幸运咖一共上新 32 款产品,其中果咖有 14 款。

在供应链层面,从 2025 年起幸运咖全面接入蜜雪集团旗下的 " 大咖国际 " 供应链体系,幸运咖的咖啡豆、水果、奶制品全面由集团统一采购,大幅降低了采购成本。据媒体报道,幸运咖供给加盟商的六国拼配咖啡豆价格为 69.5 元一公斤,而其他品牌的供应价格则在 90-120 元 / 公斤。在这样的成本优势之下,幸运咖主推的 5.9 元美式(原料仅有水和咖啡豆),毛利超过了 50%。

在规模化品牌低成本 + 低价策略的挤压下,茶饮市场也必将迎来更加焦灼的综合较量。

在财报会后的问答环节,古茗高管就曾对当下茶饮市场的发展现状做过总结——从趋势上看,头部品牌市占率会越来越高,创新品牌在细分差异化领域仍会存在,但新品牌冒出来的速度较之前五年有所下降。多数玩家与第一名距离较大,头部集中是必然趋势。(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 | 谢璇,编辑 | 房煜)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714.org.cn/gov/191.html发布于 2025-09-09 16:01:1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读懂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8259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