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电池如何拯救增程车?
关于大电池能否救得了增程车的问题,答案并不一定,虽然大电池可以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但增程车的性能和可靠性不仅取决于电池容量,还与车辆的整体设计、发动机技术、电池管理系统等因素有关,仅仅依靠大电池并不能完全解决增程车所面临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来提升增程车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豹变 (ID:baobiannews),作者:陈法善,编辑:刘杨,原文标题:《背上「大电池」,增程、插混要抢纯电的饭碗?》,题图来自:AI 生成
增程、插混车型正迎来一场 " 电池扩容潮 "。
几年前,增程、插混车型的电池容量往往卡着标准 " 下限 ",续航里程约为 100 公里,如今,续航 300 公里 + 成了不少新车型的标配。
近期举办的成都车展,虽然一众国际顶级豪车缺席,导致热度不及往届,但国产增程、插混车型集体带大电池包参展,成了观察新能源车发展趋势的一扇窗。
大电池让用户的纯电出行半径显著扩大,但也让不少人开始质疑:当增程、插混车的纯电续航接近甚至超过部分纯电车时,作为 " 续航备胎 " 的发动机,还有必要存在吗?
这背后,是技术路线的胜利,还是市场妥协的结果?
大电池成 " 标配 "
没有法拉利、劳斯莱斯、兰博基尼等顶级豪车参展,今年的成都车展暗淡了不少。这让国产新能源无可争议地站上了车展的 C 位。其中,增程、插混车型的大电池包,尤为引人关注,昊铂、智己,甚至一直做纯电的极氪,都带来了纯电续航达 300+ 公里的增程 / 插混车型。
一直以来,极氪生产的都是纯电车型,这次车展则带来了首款插混 SUV ——极氪 9X,CLTC 工况纯电续航里程 380 公里。由于车身尺寸、动力配置、内饰都向豪车看齐,9X 被一些车友冠以 " 杭州湾库里南 " 的称号。
因为车长超 5.2 米、车重近 3 吨,极氪 9X 的长续航需要更大的电池包支撑,电池容量达 70kWh。相比之下,近期刚上市的小鹏 P7+ 超长续航旗舰版,续航 685 公里,也仅配置了 74.9 度的电池包。
在极氪科技下属的两个品牌里,此前领克偏重做插混,极氪主打纯电,如今,这一隐形的技术壁垒被打破,极氪也用上了电混专属架构——浩瀚 -S(SEA-S)。一位极氪工作人员表示,大电池包是未来趋势,大车就做大电池的混动。
除了 " 新势力 " 做大电池打破游戏规则,传统车企也在自我迭代去抢占市场份额。广汽昊铂、上汽智己分别带来旗下首款增程车型 HL 和 LS6。其中,昊铂 HL 增程版配置 60 度电池包,纯电续航里程达 350 公里,起售价 26.98 万元。智己 LS6 增程版售价下探至 21.49 万元,CLTC 纯电续航 450 公里。但在浙江温州多家智己、昊铂门店,店内展出的都是纯电版车型,增程版还未到店。
同时,主打硬派越野的长城坦克汽车,也在成都车展上亮相了新款坦克 500Hi4-Z,配置 59 度电池包,WLTC 纯电续航里程超过了 200 公里。此前,坦克的 Hi4-T 系列的纯电续航里程在 110 公里左右。
除此之外,在新能源赛道被 " 新势力 " 甩在身后的合资车企,也借助大电池猛 " 补作业 "。在成都车展上,别克旗下高端新能源子品牌 " 至境 ",展出了轿车、SUV 及 MPV 三款概念车。其中,至境 L7 轿车将于 9 月迎来全球首秀,CLTC 续航里程超过 300 公里。
当纯电车续航从 600+ 公里变成 800+ 公里,或许对 " 通勤党 " 来说只是锦上添花,用车习惯的改变并不大。但是当增程、插混车型纯电续航里程从 100+ 公里提升至 300~400 公里时,对缓解车主续航焦虑,相当于是雪中送炭。而这或许将重塑新能源车竞争格局。
妥协的产物?
" 市区通勤用电、长途出行用油,没有续航焦虑 ",是不少增程、插混车主买车时的折中选择,而从厂家的角度看,这也是市场和技术妥协的产物。
" 车价的一半是用来买电池 ",动力电池太贵一度困扰着不少车企。因此,配一块较小的电池,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配置 " 冰箱、彩电、大沙发 ",在节约成本的同时,还可以提升整车的竞争力。至于续航焦虑,则交给增程器或发动机,毕竟对于上班通勤的人来说,100 公里的纯电续航,基本能满足日常使用需求。理想、问界正是凭借增程方案,在一众车企中快速崛起。
不过,在短视频平台,增程、插混车的 " 馈电油耗测评 " 等内容一直很受用户关注,反映出馈电油耗高是不少人的用车痛点。因此,对增程、插混车主来说,并不会拒绝更大的电池包,毕竟用电比用油能省不少钱。
电池降价,让增程、插混的大电池包成为可能。据《界面》新闻报道,高盛在一份研究报告中预估,2025 年汽车动力电池的成本将显著下降,至每千瓦时(kWh)99 美元。这一价格降幅较 2022 年高达 40%,大大超过此前 33% 的预测。
这让增程、插混车纯电续航越来越长,价格却未显著上涨。在续航接近部分纯电车的情况下,上述昊铂、智己增程版售价与配置相近的纯电版相差无几,差价在 5000 元~10000 元左右。
同时,理想、问界等品牌通过增程路线实现销量爆发,教育了市场:没有续航焦虑、售价比纯电版便宜、市区通勤体验与纯电车接近,是更符合用户当下需求的产品。
在理想、问界拥有更强用户心智的情况下,昊铂、智己等后来者想要瓜分蛋糕,势必要走差异化路线。" 电改油 ",配置大电池 + 小油箱,让增程、插混更像电车,不仅能缓解纯电续航焦虑,还可以拉低售价,就成了必然选择。
但在不少人眼里,增程只是对抗续航焦虑的 " 过渡技术 " 和 " 妥协方案 "。蔚来汽车 CEO 李斌近期在内部会议上表示,纯电的拐点已至,用户从纯电的技术路线上得到的体验收益,开始大于因为加电不方便带来的体验损失,直言增程大三排 SUV 的黄金时代正在过去。
不仅一直坚持换电策略的蔚来认为增程是落后技术,吉利、长城等车企也未涉足增程,只做插混或纯电。车企截然不同的策略,反映出行业对技术路线的分歧远未结束。
从近期的市场情况来看,理想汽车销量连续两个月同比下滑约 40%,同时加速 i8、i6 等纯电车型上市,或许,转变的信号已经悄然显现。
不过,单靠 " 大电池 " 并不能完全消除用户的疑虑,插混和增程车型还面临着更多现实问题。
光 " 大 " 不行
" 是增程,更是电车 ",智己在发布 " 恒星 " 超级增程技术时,打出这样的口号。但是当增程、插混车装上大电池,不断趋近于纯电车时,用户为何不直接买纯电车呢?
特别是随着电池技术、补能网络、超充的发展,纯电续航焦虑大幅缓解,增程、插混车型 " 续航兜底 " 的优势逐渐削弱。在浙江温州一处理想超充站,销售为《豹变》演示了 5C 超充的充电速度:在 1 分多钟时间里,续航里程增加了 50 多公里,预计 6 分钟能将电量从 20% 充至 80%。这样的充电速度已经能应付日常通勤场景,有了 " 大电池 ",增程、插混车是否还有必要配置 " 油箱 "?
在 " 技术流 " 看来,增程、插混 " 油 + 电 " 两套系统,反而会给日常用车带来不便。近期,李斌在乐道 L90 技术发布会上直言,增程车的电池越做越大,油箱一年只用一两次,每天都要背几百公斤的东西在车上,不太合算。
同时,由于要兼顾两套系统,增程、插混车型在车内空间、使用成本、维护成本及轻量化方面,跟油车相比并无优势。
某汽车央企市场部人士对《豹变》表示,电池包并非越大越好,因为大电池虽然能带来更长的纯电续航,但也会增加车辆成本、重量以及影响整车能耗与操控灵活性。通过优化电池技术、能量管理系统来提升续航,是更高效的方式。
尤其是中大型车,因空间充裕,可以适配大电池,但车身紧凑的增程、插混车若强推长续航版,可能导致超重、能耗增加、操控下降,与电动化初衷相背离。
此外,在智驾平权的当下,增程、插混光有大电池显然还不够。即便主打越野赛道,坦克汽车也给新款 500Hi4-Z、400Hi4-Z 车顶装上了 " 犄角 ",配置了激光雷达,让 " 四肢发达 " 的硬派越野也能有 " 聪明大脑 "。
或许,有的用户并不需要过长的纯电续航,反而可能更在意价格、可靠的油电系统整合、更便捷的补能方式。特别是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各家车企的续航相差无几,能拉开使用差距的反而是智能化体验、品牌调性。
从这一点看,发动机还未到退场的时刻,但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增程、插混想要维持竞争力,还需要在能源效率与产品综合体验之间找到新的平衡。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714.org.cn/gov/233.html发布于 2025-09-10 16:01:20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读懂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