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百亿国资激战江陵,争夺首富之位
两个百亿国资在江陵地区展开激烈竞争,争夺成为首富地位,双方在市场、资源等方面展开激烈角逐,不断加大投入和扩张规模,这场“打”斗不仅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双方将继续展开激烈竞争,未来谁将成为江陵首富仍待观察。
国资零食,如何破困
良品铺子,正在给并购圈一次大大的震撼。
最近武汉长江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 以下简称 " 长江国贸 ")收购良品铺子股权案进入受理阶段。这让这次 " 一女两嫁 " 的并购案再次成为热议的焦点。
据报道,良品铺子控股股东宁波汉意为了缓解自身的债务危机,与广州轻工签订了《协议书》,约定在广州轻工拟对良品铺子进行尽职调查后,以 12.42 元 / 股、总价 9.96 亿元的价格受让宁波汉意持有的良品铺子 19.9% 股份。不过在签约当天,在双方代表都赶赴广州的时候,宁波汉意实际控制人、也是良品铺子创始人的杨红春却没来。
广州轻工于 7 月 14 日正式提起诉讼,并申请冻结宁波汉意所持良品铺子价值 9.96 亿元的股份。要求宁波汉意继续履行协议,转让 7976 万股股份(占总股本 19.9%)并支付 500 万元违约金。
更有趣的是,良品铺子的创始人杨红春凭借这家上市公司,在巅峰时期的身价高达 75 亿,并成为湖北江陵地区唯一上榜胡润百富榜的企业家,也被誉为湖北 " 江陵首富 "。
而这场江陵首富和广州国资的 " 好戏 " 随着另一位国资的加入被推向了高潮,几天之后,良品铺子官宣转投武汉国资怀抱。宁波汉意宣布与武汉长江国际贸易集团达成交易,以 12.42 元 / 股的相同价格分两步转让控股权。先由宁波汉意及一致行动人向长江国贸转让 21% 股份,交易额 10.46 亿元;再由第二大股东徐新旗下的达永有限公司转让 8.99% 股权,交易金额 4.45 亿元。
而长江国贸收购良品铺子股权案进入受理阶段可能会给这次并购案增加了新的变数 ...
国资入场
良品铺子,正在被两家国企 " 争抢 "。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经营者集中反垄断业务系统网站显示,武汉长江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 以下简称 " 长江国贸 ")收购良品铺子股权案进入受理阶段。
根据经营者集中简易案件公示表,长江国贸与宁波汉意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 " 宁波汉意 ")、宁波良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达永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收购良品铺子共计 29.99% 的股份。
交易前,宁波汉意持有良品铺子 35.23% 股份,单独控制良品铺子。交易后,长江国贸将持有良品铺子 29.99% 股份,单独控制良品铺子。
这场收购案其实还出现了一次 " 一鱼两吃 " 的小插曲。
事情要追溯回今年 5 月,当时,宁波汉意为了化解自己的缠身债务,就和广州国资企业广州轻工签署《协议书》,约定后者拟对公司进行尽职调查后,计划受让宁波汉意持有的良品铺子部分股份,进而投资、控制良品铺子。
结果后来,良品铺子却在 7 月宣布将出让股权、实控权给武汉国资背景的长江国贸,这也直接引起广州轻工的诉讼和反击。7 月 14 日,广州轻工就股权转让纠纷对宁波汉意提起诉讼,并申请了财产保全,冻结宁波汉意所持良品铺子 7976.4 万股股份,占其所持股份的 56.46% 和良品铺子总股本的 19.89%。
这场并购案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参与的两位国企,来头都不小。
据报道,广州轻工集团是广州市属大型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实控人为广州国资委;旗下有江苏如皋上市公司泰慕士(001234.SZ)等重要资产,还拥有浪奇等 5 个中华老字号、12 个广东老字号、24 个广州老字号。各园区年产值超 400 亿元,税收贡献约 40 亿元,创造超 2 万个就业岗位。
另一方,长江国贸是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实控人是武汉国资委。拥有 860 亿元年营收规模的供应链网络(粮棉油、冷链等板块),与良品铺子 " 供应链生态转型 " 战略高度协同。
从火爆到冷却
作为 " 被争抢 " 的主角,良品铺子的日子却没那么好过。
良品铺子曾经火爆,是因为踩中了 2010 年代 " 消费升级 + 电商红利 " 的双重风口:从武汉一家小店起步,2012 年线下破千家门店的同时全力拥抱淘宝、京东,率先做出 " 线上下单、门店发货 " 的 O2O 体验;2015 年联手 IBM 打通全渠道 ERP,双 11 当天订单破百万,销售额 15 亿元,把零食做成 " 快时尚 "。
之后,公司祭出 " 高端零食 " 定位,明星代言、热播剧植入、日式包装齐上阵,客单价拉到行业最高,2019 年击败三只松鼠登顶 " 零食一哥 ",2020 年上市拉出 15 个涨停,市值一度冲破 300 亿元,成为资本与消费者的双重 " 心头好 "。
然而火爆表象下早已埋下没落的种子,零食本质是高频、低客单、弱品牌忠诚的品类," 高端 " 故事在钱包收紧时最先被抛弃。
更致命的是 " 量贩零食 " 风口崛起,零食很忙、赵一鸣们用 2000+SKU、白牌散称、绕过经销商直采把价格打低 20-40%,一下戳破高端溢价泡沫。
良品铺子试图用降价、副品牌 " 零食顽家 " 跟进下沉,但 48 元的人均消费仍远高于量贩店的 19 元,降价只换来毛利率塌方 ...
从 2024 年到 2025 年,良品铺子围绕 " 自然健康新零食 " 这一新定位,对品牌、产品、渠道、供应链和组织做了系统升级,核心动作可概括为 " 五减、三提、两砍、一链 "。
品牌端,把 " 高端零食 " 改成 " 自然健康新零食 ",率先在行业内打出 " 五减 " 标签——减盐、减糖、减脂、减油、减食品添加剂,全年完成 500 多款 SKU 配方 " 清洁标签 " 化,厚肉西梅干、牛乳蛋白棒、拇指风干牛肉等成为 " 只有原料表 " 的爆款。
产品端,全品类做 " 减法 " 升级,坚果、肉脯、果干全部重新设计配方,添加剂平均减少 30% 以上;同时拓宽到 " 品质食品 ",把秭归脐橙、洪湖莲藕等产地原料做成原果 + 衍生品(脐橙牛乳吐司、莲藕脆片)一起卖,用 " 寻味中国好原料 "IP 把零食故事讲成农产品故事。
价格端,依托 " 一品一链 " 直采 + 锁价,把 500 余款主力 SKU 零售价下调 10% – 40%,50g 拇指风干牛肉会员价 12.9 元,比同类低 20%,用 " 降价不降质 " 对冲量贩零食的低价冲击。
渠道端,线下砍低效门店,2024 年初至今净关 848 家,剩余门店引入水饮、乳品等高频刚需品,改造为 " 社区美食集合店 ";线上 all in 内容电商,抖音、美团本地生活 + 短视频种草,虎皮凤爪、乳清蛋白面包棒等单品月销破千万,团购业务 2024 年同比增 20% 至 5.8 亿元。
供应链端,推出 " 一品一链 " 产业生态,每支大单品从原料基地到工厂单独成链。内容与合规方面," 花生挂枝头 "AI 海报 " 翻车 " 后,公司上线 " 科学内容核查系统 ",对所有详情页、短视频进行科学性二审,避免再出低级错误。
总之,面对新的挑战,良品铺子把 " 高端 " 翻译成 " 健康 ",用 " 五减 " 重做产品、用 " 一品一链 " 压降成本、用 " 关店 + 降价 + 内容电商 " 重塑渠道,试图在量贩零食的低价洪流中重新建立 " 质价比 " 护城河。
零食品牌的升级
良品铺子,不仅仅代表自己,也是整个国产零食产品升级的缩影。
未来五年,中国零食行业将同时面临 " 消费分级、健康觉醒、流量碎片化、供应链过剩 " 四大冲击,品牌想活下去且活得滋润,必须完成一次从基因到表皮的系统升级。
先让产品成为 " 科学单品 ",再让供应链变成 " 利润发动机 ",让渠道形成 " 蜂窝全域 ",让品牌沉淀 " 情绪资产 ",最后用 " 算法组织 " 把前面四件事串成飞轮,任何一环缺失都会被对手用十倍速击穿。
先说产品,过去零食靠重口味、大包装、IP 联名就能月销千万,但现在 Z 世代买吃的之前先翻配料表,看到 " 氢化植物油、安赛蜜、卡拉胶 " 直接劝退,他们愿意为 " 零添加 " 付溢价,却不愿为 " 噱头 " 多花一块钱。
因此品牌配方逻辑必须 " 先减后加 ",减糖用 L- 阿拉伯糖阻截蔗糖吸收,减盐用低钠盐 + 酵母抽提物保留鲜味,减脂用超临界 CO2 萃取去掉坚果 90% 油脂,减添加剂把防腐剂、色素、人工香精全部清零;在 " 减法 " 基础上再做 " 功能加法 ",熬夜场景加 GABA、茶氨酸助眠,健身场景加乳清蛋白、支链氨基酸,护眼场景加叶黄素酯、虾青素,每款原料都要拿到临床验证报告。
供应链的升级不再是简单的 " 降本 ",而要成为 " 快反利润中心 "。头部品牌必须自建 1-2 个灯塔工厂,导入数字孪生和 AI 视觉质检,小批量订单 7 天交付,瑕疵率压到 50PPM 以下;腰部品牌可与区域 OEM 共建 " 共享工厂 ",把排产、物料、物流数据全部上云,平台算法根据抖音实时销量动态分配产能,加急订单响应时间从 72 小时压缩到 8 小时,淡季产能利用率仍能维持 70%。
渠道打法必须升级为 " 蜂窝全域 ",线下、线上、私域不再割裂,而是像蜂窝一样互相导流、互相补位。线下门店砍掉 30% 低效 SKU,把面积让给现烤坚果、冻干酸奶块、氮气爆米花三个 " 鲜食档口 ",现制香气把路过客流吸进来,客单价瞬间拉高 25%。
同时把智能货柜铺进写字楼、地铁、夜场,30 秒完成选品 - 刷脸支付 - 复购券发放,单柜日销可达传统售货机 3 倍。线上内容场用 " 原料溯源直播 + 工厂开放日 " 取代单纯叫卖,15 秒短视频讲清 " 为什么敢卖 9 块 9 还能赚钱 ",把转化率提升 40%。
品牌方面则可以从 " 口味记忆 " 升级为 " 情绪共鸣 ",谁先占领年轻人心智,谁就能享受三年的溢价窗口。场景颗粒化是第一步,把 24 小时切成早八通勤、上午茶、午餐佐餐、下午小饿、健身补给、夜间电竞、熬夜加班等 10 个微场景,每个场景只推 20-30g 小包装,热量控制在 80-120 大卡,用 " 无负担 " 打消罪恶感,客单价提升 25%。
虚拟偶像 24 小时直播是降本增效的利器,品牌打造专属虚拟人设,7×24 小时跨语种直播,节省 60% 真人主播成本,还能在 TikTok、YouTube 同步出海,东南亚市场测试三个月 GMV 占比已达 18%。社会责任绑定是情绪闭环的最后一环,每卖出 1 包零食向敦煌壁画修复、流浪动物救助捐赠 1 分钱,后台实时显示累计捐赠金额,用户购买瞬间完成 " 利己 + 利他 " 双重满足,品牌好感度提升 30%,差评率下降一半。
当 " 健康科学 " 成为硬门槛、" 全域效率 " 练成快肌肉、" 情绪资产 " 沉淀为真品牌,零食企业就完成了从 " 卖货者 " 到 " 品类定义者 " 的惊险一跃:别人还在拼低价,你已经用功能专利 + 绿色溢价 + 场景情绪把毛利守住在 40% 以上;别人还在抢流量,你已经用数字孪生 + 虚拟偶像 + 私域顾问把复购率做到 60% 以上;别人还在打价格战,你已经用并购孵化 + 即时零售 +ESG 渠道把市场半径从中国扩展到全球。
未来竞争不再是单点爆破,而是系统碾压,只有让产品、供应链、渠道、品牌、组织五根齿轮咬合在一起形成飞轮,才能在无限内卷的零食赛道里持续高速前进,赢得十年以上的竞争优势。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714.org.cn/gov/361.html发布于 2025-09-15 16:01:07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读懂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