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绩下滑、股价大跌的中国飞鹤,“10亿回购+20亿分红”能否留住投资者和消费者?

“龙宝宝们也喝不动奶粉了?”
上周五晚间,国产婴幼儿奶粉龙头中国飞鹤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预告。预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益将介于91亿元(人民币,下同)至93亿元之间;综合净利润预计介于10亿元至12亿元之间。
而2024年同期,中国飞鹤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00.9亿元和18.75亿元。至此,中国飞鹤今年上半年的营收降幅在7.87%至9.86%之间,净利润降幅在37.17%至47.64%之间。
受此消息影响,中国飞鹤今日股价低开低走,盘中一度跌幅超18%。截至收盘,中国飞鹤股价报收4.73港元/股,跌幅达17.02%,总市值回落至428.88亿港元,较上一个交易日市值蒸发88.12亿港元。
在巅峰时期,中国飞鹤的总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港元(2021年1月),短短3年间,中国飞鹤的市值已经“膝盖斩”。
而为了挽回广大投资者的信心,中国飞鹤拟用不少于10亿元用于股份回购,并且预期今年分派股息总额将不少于20亿元。不过,从股价的跌幅情况来看,中国飞鹤此举并未收效。
对于业绩下滑,中国飞鹤表示:一是向消费者提供生育补贴,从而导致收入有所下降;二是为保持货架产品的新鲜度及健康度,降低了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渠道库存;三是收到的政府补助减少;四是对全脂奶粉产品进行减值计提。
今年4月,中国飞鹤响应国家生育支持政策,启动行业首个“12亿元生育补贴计划”,为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孕期家庭提供不少于1500元的生育补贴及十大服务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出生人口为954万人,较2023年的902万增加52万,出生率为6.77‰,而这主要得益于去年国家生育政策和“龙宝宝”等积极带动,但结合近几年新生儿数量来看,依旧处在低位,这也给中国飞鹤等婴幼儿奶粉企业带来成长压力。
东吴证券在相关研报中就指出,2019年以前,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量价齐增,受出生人口减少影响,2022年-2023年行业规模分别同比下滑5%和10%,2024年出生人口回升带动行业降幅收窄,预计2025年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同比下滑1.2%。
中国飞鹤近几年业绩表现
体现在中国飞鹤的业绩层面,2020年至2024年,中国飞鹤营收分别为185.9亿元、227.8亿元、213.1亿元、195.3亿元和207.5亿元;净利润表现却截然不同,分别为74.37亿元、68.71亿元、49.42亿元、33.9亿元和35.7亿元。虽然营收变动幅度不大,但净利润已较巅峰时呈现“腰斩”局势。
实然,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各种渠道的窜货乱像也给中国飞鹤的价格体系带来冲击,从而对公司业绩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随着中国飞鹤的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经销商之间的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为了出货,经销商不得不降价销售产品,导致中国飞鹤的价盘陷入混乱。
而为了抑制窜货,中国飞鹤也是绞尽脑汁,推出电子栅栏等一系列举措来稳定市场。不过,随着“开罐扫码”的红包越来越少,这一举措对于防止窜货的约束力也明显下降。
有终端商对整点消费透露:“中国飞鹤奶粉的开罐扫码红包从5月26日开始,金额就变成随机的了。”而再此之前,扫码红包是固定的20元/罐,也就是说区域内(100公里)的消费者购买飞鹤奶粉一罐能便宜20块,所以,该终端商户也表示:“需要的话要抓紧买了。”
与此同时,中国飞鹤也希望通过实施“超高端战略”来提振业绩,但目前该策略收效并不明显,反而还推高了公司的各项费用支出,对净利润产生侵蚀。
同时,中国飞鹤也希望通过多元化业务体系来实现产品结构转型。比如通过发力成人奶粉、液态奶等产品,向孕妇婴儿、儿童青少年、健康食品、营养健康四大业务领域延伸,但截至目前,这些品类尚未给中国飞鹤带来明显增益。
与此同时,中国飞鹤也积极谋求“出海”,但目前,中国飞鹤来自海外的收益贡献占比并不高。
虽然中国飞鹤董事会计划在2025年12月31日前回购不超过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10%的股份,总计9.07亿股。公司将动用不少于10亿元的资金,资金来源为现有现金储备及自由现金流。董事会表示“回购计划反应了对公司长期前景的信心,并将用于后续出售或员工激励。”
但对于中国飞鹤此举,有投资者直言:“回购不注销,用股民的前买股民的票放自己兜里,流氓都不如。”“说好听回购,说不好听叫炒股。用自家钱炒自家股票,在港股非常少见……”
同时,中国飞鹤董事会预计截至2025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股息总额将不少于20亿元,旨在向股东提供持续的投资回报。但中国飞鹤也在公告中提醒称,股东和潜在投资者需注意,股息的派发将视乎市场情况而定,不能保证具体的时间或金额。
结合近两年的市场情况来看,包括中国飞鹤在内的众多婴幼儿奶粉品牌都将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而中国飞鹤要想真正留住投资者和消费者,只能去别的奶粉品牌嘴里“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