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年老牌上市药企面临退市!两万的“童颜针“也救不了命

7月14日,ST苏吴开盘一字跌停。
就在前一天,江苏吴中发布公告表示,公司被证监会认定连续多年造假,拟被处以1000万元罚款。同时公司还触及上市规则中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后续将根据最终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依规实施退市。
江苏吴中也曾是一家明星企业,早在1999年就已成功上市,是苏州市吴中区首家、苏州市第六家上市公司,曾经荣获“国家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江苏省优秀民营企业”、“江苏省十佳上市公司”等多项荣誉,连续多年位列中国化学制药工业企业综合实力百强。
但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从服装到房地产再到医药,盲目跨界让江苏吴中付出了代价,多年来公司持续亏损。到2024年,江苏吴中押注的医美领域总算有了些起色,推出了首款国产童颜针。一针售价高达2万元,仍然销售火爆,公司也得以扭亏为盈。
在投资者期待老树开花之际,江苏吴中却爆出了财务造假、股东占用资金等众多问题,这家上市26年的老牌药企,已积重难返。
7月14日,江苏吴中发布公告,因为贸易业务应收款计提金额较大,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司今年上半年净利润由盈转亏,预亏4000万至6000万元。曾经寄托投资者希望的“童颜针”,终究没法让这家老牌企业重焕青春。
靠“童颜针”刚刚扭亏为盈
江苏吴中的发展轨迹,可以说是一部盲目跨界的反面教材。
早在1994年江苏吴中就已成立,1999年成功登陆上交所。早先,江苏吴中主要做服装,后来通过筹建苏州中凯生物、收购苏州第六制药厂,医药逐渐成为了公司的主业。
上市后,江苏吴中却一直沉迷搞副业,不管是房地产、贵金属加工及金属贸易、化工行业等,甚至国际贸易等多个毫不相关的领域都曾涉猎,但却是样样通,样样松。盲目跨界带来的只有持续亏损。2018年、2020年、2022年、2023年,江苏吴中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2.86亿元、5.06亿元、0.76亿元、0.72亿元。
多年来,江苏吴中如同无头苍蝇,四处碰壁。直到2021年初,江苏吴中确立了医药大健康战略方向,由医药转向医美,斥资1.66亿元获得韩国“童颜针”艾塑菲大陆地区的代理权。彼时,这款产品甚至还没有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上市注册申请。即便如此,2022年吴中医药还大手笔引进了华东医药前医美负责人李艳章、锦波生物、林特医药前医美负责人丁鹏,打造了一支成熟的医美高管队伍。
这一次,江苏吴中终于赌对了。2024年1月,艾塑菲成为国内首款进口“童颜针”,这也是江苏吴中医美业务第一个落地品牌,据媒体报道,一瓶艾塑菲终端定价为1.98万元。
方正证券研究所发布的报告中显示,估算2024年艾塑菲对应销量约8.5万支,成为增长最快的进口品牌,市场份额约12%。凭借艾塑菲的爆卖,2024年江苏吴中营收15.99亿元,其中医美生科板块贡献营收3.3亿元,同比大增4225.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48.35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童颜针一度让江苏吴中看到曙光。2024年6月,江苏吴中拿下了北京丽徕科技”婴儿针”的独家权益,再度加码医美业务。然而,就在投资者期待公司成功转型成为下一个“医美茅”之际,江苏吴中却开始接连“爆雷”。
财务造假、资金占用,接连爆雷
2月26日,江苏吴中因为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如今涉案细节也水落石出:
根据公告,江苏吴中在2020年~2023年期间,分别虚增营业收入4.95亿元、4.69亿元、4.31亿元和3.77亿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26.46%、26.39%、21.26%和16.82%,比例不低。
同时,江苏吴中上演了一场“资金大挪移”。根据2024年年报,公司7.69亿元资金被关联方复基控股占用未归还。这么大一笔钱,被控股股东说挪走就挪走,管理层俨然将公司当成了ATM机。
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子公司还有一起惊天骗税案。今年3月8日,江苏吴中披露,全资子公司江苏吴中进出口有限公司及时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杨锋,因协助实施骗取出口退税,被起诉追究刑事责任。该案件共涉及出口退税额高达2.42亿元,杨锋等人通过收取平台服务费形式非法获利超过1600万元。
根据公司公告,2021年10月28日,被告人杨锋在江苏省苏州市被公安机关抓获到案。如此重要的事件,公司竟然对外隐瞒了三年多时间,直到监管部门紧急发函追问才承认。
事实上,江苏吴中已经多次游走在红线边缘。2020年6月,公司因信息不完整、风险提示不充分被监管关注;同年12月,子公司苏州制药厂又因生产劣药被罚;2021年,子公司响水恒利达科技因行贿罪被立案调查。
接连不断的负面消息并非巧合,而是公司内控完全脱轨的必然结果。
目前,多家律师事务所已启动关于江苏吴中的索赔征集,表示凡是在2019年4月20日到2025年2月26日之间买入过,并在2025年2月2日收盘时持有江苏吴中股票的受损投资者,均可参与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