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胖改”路上,永辉超市阵痛加剧

2025年,永辉超市的转型进入深水区,由此产生的阵痛也在加剧。
上半年,受门店调改以及关店等多种因素影响,公司由盈转亏。
去年9月,名创优品通过子公司出资63亿元,抄底永辉超市,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今年3月以来,由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领衔的改革领导小组,主导着永辉改革的方向。
未来,谁将在全球遴选中胜出担任永辉超市CEO,到现在仍然充满悬念。
业绩阵痛加剧
2024年下半年,面对持续恶化的经营状况,永辉超市(601933.SH)开启整体战略和经营的深度转型。今年,转型进入深水区,阵痛也更加明显。
昨日,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亏公告,预计当期实现归母净利润-2.4亿元;扣非净利润-8.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由盈转亏。除了2021年和2022年的特殊外部状况,永辉超市中期亏损极为罕见。
今年一季度,永辉超市实现营业收入174.8亿元,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48亿元和1.37亿元,由此不难推算出,二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亏损约3.87亿元和9.67亿元。
业绩预告中,永辉超市解释,上半年的亏损,主要是受转型和改革的影响。
期内,公司调改开业93家门店。在调改过程中,需经历歇业装修、新设备投入、旧资产报废、重开业支出、人员技能爬坡等大量必要过程,无疑会增加一系列新的投入。
与此同时,关闭了227家长期亏损的门店,闭店产生了租赁赔偿、人员赔偿、商品出清和资产报废等成本费用。
在转型过程中,公司对供应链也进行了较大改革,期内完成了大量供应商和商品的升级汰换。
曾经的永辉超市,是“中国零售之光”。1995年,公司起步于福州的“古乐微利”超市,凭借创始人张轩松、张轩宁兄弟拼搏精神和经商头脑,抓住“农改超”时代红利的永辉超市,以一手生鲜绝活,快速从区域走向全国,成为中国连锁超市行业的绝对龙头。
期间,牛奶国际、腾讯、京东等国际国内资本大鳄,携真金白银争相入股。永辉一边迅速实施门店扩张,一边利用资本手段,密集投资各地区域连锁超市以及上游供应链企业,在资本市场形成了庞大的“永辉系”。
然而,自2020年营收规模突破900亿元后,永辉超市突然迎来拐点。2021年以来,公司已连续4年严重亏损,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超过95亿元。
永辉“胖东来化”
当永辉超市陷入困境之时,偏安于三线城市河南许昌的胖东来,以其独特的经营理念,在中国零售行业突然爆红,成为新晋“零售之光”,各路同行竞相学习。
曾经的永辉,可能都不会将胖东来纳入自己的视线中。直到去年5月,张轩松率百人团队赴胖东来学习,通过对比才发现永辉超市的根本问题所在。
在考察学习中,永辉团队感叹的不是胖东来的服务、员工福利,而是发现只有十多家门店的胖东来,很多商品的拿货价,居然比永辉更低。
之后,永辉超市学习胖东来模式实施调改。去年6月19日,永辉首家胖改店郑州信万广场店重新开业。
据媒体报道,该店调改后首日销售额达188万元,是调改前日均销售额的13.9倍,客流达12926人,较调改前增长5.3倍。
首店调改取得成功,永辉紧锣密鼓对全国门店分批实施调改。今年6月13日,永辉全国第100家胖改店在南京江宁万达广场店正式亮相,永辉“胖东来化”之路正式迈入规模化、系统化阶段。
根据规划,永辉超市将于7月底前实现调改门店突破150家、覆盖全国60城的阶段性目标,并计划在2026年农历春节前将调改门店规模扩展至300家。
截至目前,永辉全国已开业门店数量534家,分布于全国26个省份、366个市(区/县),已开业调整门店数132家。
CEO仍虚位以待
在永辉超市的这一次重大转型过程中,股东层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绝大多数投资人都对传统超市已不再看好,但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坚信自己对零售行业的眼光,果断抄底永辉超市。
去年9月,名创优品子公司骏才国际,以2.35元/股、合计63亿元,收购牛奶国际、京东世贸、宿迁涵邦所持永辉超市股权,持股29.40%,成为第一大股东。
今年3月,永辉超市董事会换届选举,创始人张轩松、张轩宁兄弟继续连任非独立董事;名创系提名的3名非独立董事叶国富、张靖京和王永平亦成功当选。张轩松继续担任董事长。
在这一次的人事变动中,公司前CEO张松峰,成为了唯一一个落选的董事候选人,在新的高管团队中,也没有了他的位置。
为加快改革转型步伐,永辉超市决定成立改革领导小组,统领公司改革转型工作。叶国富出任组长,所有副总裁及多名核心管理人员为组员。
在新一届董事会的第一次会议上,张轩宁就以一张反对票,表达了对人事安排的不同意见。在他看来,新的高管团队中,没有涉及CEO的安排,令人深感担忧。他认为,张松峰在担任董事和CEO期间,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与卓越的战略眼光。
为此,上交所因“内部治理事项”,向公司下发了监管工作函。
谁来出任CEO,正处转型过程中的永辉超市,表现得极为谨慎,决定全球遴选。但3月至今,仍是虚位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