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揭秘高薪神话,热门专业遭遇寒冬,未来走向何方?

访客 2025-10-23 16:00:49 66848 抢沙发
高薪神话破灭,热门专业遭遇危机,随着市场变化和行业调整,曾经备受追捧的某些专业开始面临就业难、薪资下降等问题,这并不意味着该专业要凉了,因为每个行业都有其周期和变化,需要不断适应和调整,对于个人而言,选择专业应该基于自身兴趣和长远规划,而不是仅仅追求高薪和热门,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应对行业变化和市场需求,尽管某些专业可能面临挑战,但并不代表其整体趋势的终结。

风水轮流转

计算机专业,居然不香了。

曾经," 学计算机,进大厂,拿高薪 ",是无数家庭坚信的铁律。

可是近几年,事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智联招聘报告显示,过去三年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从 8192 元降至 7639 元,薪资排名也从第二到跌出前十。类似的变化,也出现在软件工程专业。

甚至在河北省公布的就业状况相对较差的专业名单中,软件工程赫然在列——该专业的初次去向落实率、失业率、待业率总体处在全省落后水平。

更令人警醒的是,不少大学也开始调整学科布局。

据软科统计,在 2024 年,大连海事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 7 所高校接连撤销计算机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的硕士、博士学位点,近五年来全国累计撤销 26 个软件工程一级学科授权点——这一数字,高居全国各类学科之首。

在社会更加重视理工科的当下,计算机这个曾被视为 " 宇宙尽头 " 的黄金专业,为什么出现前所未有的退潮?

计算机,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土木工程?

你知道,去年中国有多少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的学生吗?

前瞻经济学人给出了一个数据——近 70 万,而 2024 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 1179 万,相当于每 16 个毕业生中,就有一名是计算机类专业出身。

根据阳光高考网站数据,截至 2025 年 10 月 13 日,全国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院校数量已经达到 995 所,数量第一,遥遥领先。软件工程专业院校数量则为 661 所,数量同样惊人。

全国只有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专业和 " 英语 " 专业的开设院校,数量超过了 900 所。

更关键的是,2024 年,计算机类专业的招生规模仍在扩大。全国计算机类专业招生计划共计 43.5 万人,比 2023 年增加了超 4 万人。

但问题在于,这波扩招的主力并非 985、211,而是大量的 " 其他高校 "。易度排名显示," 其他高校 " 计算机类专业人数庞大,扩招幅度也高达 13.04%。

这意味着什么?

大量办学资源不足、师资偏弱的地方院校,反而更热衷于招收、扩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典型案例比比皆是。

比如太原理工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2024 年实际录取数为 1871 人,几乎占了总招生的四分之一。而 2022 年、2023 年的实际录取人数都不超 1600 人。

值得注意的是,太原理工大学虽然是 211,但因为地处山西,存在感较低,甚至被部分网友调侃为 " 末流 211"。在经费方面,太原理工 2024 年的预算为 29.27 亿,远远低于其他 211 高校,2023 年预算甚至只有 18.39 亿元,还低于同省的山西大学(19.56 亿元)。

其他高校的情况也类似:

河南师范大学作为一所省属师范大学,属于非师范专业的软件工程在去年招生人数达到了 1980 人,师生比高达 200:1;

山西的中北大学,其软件工程专业今年招生 1600 人;

郑州轻工业大学,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等专业共计划招生 1830 人;

......

从高校的角度来说,热衷于计算机专业扩招,当然是有原因的。

答案很现实,一是收入,二是需求。

计算机类专业的学费普遍较高,能够增加高校的收入。像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一年学费为 1.6 万,是其他专业的 3 倍多,属于独一档。

图说:太原理工大学收费标准

又如郑州轻工业大学,计算机类专业一年学费为 1.2 万,也不便宜。

对很多经费紧张的地方高校而言,这是相当可观的收入来源,而家长和学生奔着 " 热门专业 ",也愿意买单。

问题是,这些批量生产的 " 基础程序员 ",一年一年地毕业后,会发生什么?

可想而知,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有人用一句话形容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现状,非常形象——上限无顶,下限无底。

根据麦可思研究,2023 届中有三成以上的计算机毕业生无法 " 学以致用 ",其中,22% 的人是因为能力达不到相关岗位要求,这一比例要远远高于工科专业平均水平(13%)。

对于很多普通院校的学生来说,最大的困境甚至不是如何跟顶尖高校的学生竞争,而是:

怎样才能把专业课的知识看懂。

要知道,计算机行业变化日新月异。相关战略领域需要的是能力极强,技术过硬的一批人。而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以编程语言、算法设计为主,课程内容更新周期长达 3-5 年,远远落后于技术迭代的速度。

在这种 " 时差 " 下,毕业生如果无法满足新兴领域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恐怕就业也会遇到困难。

当前,移动互联网的黄金时代高峰已过,各大平台逐步进入存量阶段。加上 AI 飞速发展,编码助手几乎成为标配,低代码、无代码工具不断成熟,传统软件开发岗位首当其冲。

大洋彼岸的微软,今年五月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 6000 人,预计人工智能代码占比将从 20% 提高到 30%。

供给端汹涌澎湃,需求端却逐渐萎缩,问题就在眼前。

正因如此,近几年,各地教育部门也开始出手调控了。

2023 年 7 月,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发布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通知,其中要求专业布点数超过全省本科高校数 50% 的本科专业不再增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这四个计算机类专业赫然在列,占了四分之一。

2024 年,河南省公布控制限制新增本科专业目录清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在省内均超 40 个布点,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布点数达 48 个,是全省最多布点的专业之一。

黑龙江同样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软件工程列入过剩本科专业预警清单,不支持增设的原因是布点过多。

在高职层面,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等计算机类专业,也出现在福建、吉林、山西、山东教育厅发文明确 " 限制增设 " 名单中。

种种迹象,都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计算机专业已经迈入 " 严控规模 " 阶段。

当年的 " 基建狂魔 " 成就了土木工程的辉煌,但今天土木工程却成为 " 提桶跑路 " 的代名词。如今的计算机,会不会走上相似的道路?

有人调侃,感觉现在学什么都像是在泰坦尼克号上选座位。

回到当下,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元宇宙 新的技术浪潮仍在酝酿,未来未必没有机会。

选择专业的本质,或许只是当个敲门砖。结合个人志趣特长,进入一个有前途的行业,远比学什么具体的专业更重要。

当潮水褪去,终将看见谁在裸泳。

参考资料

麦可思研究:摘掉 " 红牌 "10 年后,这个专业又凉了?

前瞻经济学人:大变天!中国大学最火爆的专业,今年也不行了

南方周末:多所大学计算机专业扩招超千人:自救之道,就在其中?

软科:中国最高薪专业,就业率倒数!

新周刊:最赚钱的专业,怎么突然不香了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714.org.cn/gov/1399.html发布于 2025-10-23 16:00:4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读懂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6848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