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冬日逆袭,旺季遇冷,空净市场如何破冰?

访客 2025-10-23 16:01:12 53621 抢沙发
随着冬天的到来,原本的旺季空净市场也遭遇了寒流,市场入冬,空净产品销售量下滑,但消费者对空气净化的需求依然存在,企业需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强产品创新和营销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政府也应加强空气质量监管,提高公众对空气净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空净市场的整体疲软,直接传导至头部品牌。

曾经家中必备的空气净化器,如今在沉寂的市场中寻找新的出路。

天气转凉,按照往年惯例,现在本该是空气净化器的销售旺季。回想十几年前,北方城市进入秋冬季节后,时常被雾霾笼罩。当时空气净化器一度成为家庭必备,市面上还涌现出大量的空净品牌,都想在这片蓝海中分一杯羹。

但后来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随着我国空气质量的改善,从 2017 年开始,大量二三线品牌几乎集体消失。到如今,这个市场已经沉寂数年。奥维云网全渠道推总数据显示,2017-2022 年中国空气净化器行业销量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17 年是这一行业的拐点,也是至今为止的行业高点。

空气净化器为何卖不动了?

经过多年治理,曾经困扰北方地区的雾霾天气几乎消失,那种一眼望去灰蒙蒙的景象,在很多地方已经越来越少见。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4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4 年全国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 26 微克 / 立方米,较 2015 年下降 39.5%;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数较 2015 年减少 63.2%。

所以老百姓对空气净化器的 " 刚需性 " 也随之降低。

从区域市场来看,北京等传统空净消费主力城市,2024 年秋冬季节 AQI(空气质量指数)优级天数占比均超过 60%,较 2018 年提升约 35 个百分点。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2024 年空净消费调研显示,仅有 18.3% 的受访者将 " 应对雾霾 " 列为购买空净的首要原因,远低于 2018 年的 62.5%。

当然,不能把责任全都推给 " 天气变好 "。除去这个外因,空气净化器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虚标、使用成本高等也是重要的内因。

近日,国家家用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联合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发布的《2025 年度空气净化器除甲醛性能专项调查报告》显示,在抽检的 35 款主流产品中,仅 28.6% 的机型甲醛 CADR 值突破 400m³/h 大关,CCM 值达到 F4 等级的产品刚过半数(54.3%),而近三分之一产品存在净化能效虚标问题,比如一些产品在实际使用中甲醛净化能效低于标准要求,存在宣传与实际效果不符的情况。产品性能的参差不齐会让消费者对于空净这个品类更加产生不信任感,甚至认为空气净化器就是智商税。

空气净化器自身也有痛点,比如使用成本较高。商家通常避谈耗材价格,只强调功能优势,如净化器的净化效果、净水器的健康保障等,很少主动提及后续维护和耗材更换成本。一般来说,主流空净产品滤芯更换周期多为 3-6 个月,一套原装 HEPA+ 活性炭复合滤芯价格集中在 200-500 元区间,按年均更换 2-4 次计算,年均耗材成本约 400-2000 元,这样的使用成本让很多消费者不能接受,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不少用户表示 " 滤芯太贵 " 从而放弃使用。

另外是产品同质化问题,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在售机型核心过滤配置为 "HEPA 滤网 + 活性炭 ",主打功能集中在 "PM2.5 去除 + 甲醛吸附 ",在技术、功能和外观上差异不大。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往往陷入 " 价格战 ",导致利润空间被压缩,难以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而且配置趋于相同,也更容易让消费者在选择时倾向于对比价格进一步加剧价格竞争。

头部品牌面临共同问题

空净市场的整体疲软,直接传导至头部品牌。

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小米生态链负责人刘德曾表示,小米空气净化器年销量达到 200 万台,成为国内净化器市场销量排名中的第一位。但分析认为,这样的增长主要依赖低价策略,小米部分空净产品几百元的产品定价在动辄数千元的空净市场中虽然力度十足,但如果技术层面没有提升很容易陷入低价陷阱,导致品牌被局限在特定消费群体中。

当前空净市场高端化趋势明显,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00-3000 元价格带已成为家用空气净化器品牌争夺的主战场。2025 年一季度数据显示,该价位段产品市场份额达 24%,较去年同期提升 6.6 个百分点,这可能制约小米空净产品的长期增长。

飞利浦作为外资品牌中的代表,曾靠技术口碑占据高端市场,现在 3000 元以上机型销量增长乏力,市场份额被进一步挤压。从飞利浦母公司 2024 年第三财季财报来看,其健康生活业务板块(含空净)销售额同比下降 5%,主要原因是在中国市场录得两位数的降幅。另外飞利浦空净主力产品集中在 3000-5000 元价位段,主打 " 专业净化 " 概念,但在戴森等品牌的差异化冲击下优势并不明显。

作为较早进入空净市场的玩家,夏普的存在感正在不断减弱。根据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较早的比较试验,夏普空气净化器(KC-W380SW-W)被检出甲醛净化能效不合格(标准要求 ≥0.50,实际仅为 0.384),这直接影响了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信誉。另外当前空气净化器市场尤其是在除甲醛领域,面对一些在除甲醛技术更有建树的品牌,夏普在产品技术革新和市场应对上显得不足,导致其在空净这条赛道上增长乏力。

另外 Blueair 在高端市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据奥维云网(AVC)的监测数据,2025 年一季度,4000 元以上价格段的市场受到大参数产品的强烈冲击,尤其在销售平峰期,该价格段市场占比仅为 24.7%,较同期显著下滑。像布鲁雅尔这样定位高端的品牌正面临来自参数更强、功能更全面产品的市场挤压。

未来何去何从?

上述头部品牌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产品差异化不足,核心技术优势不明显,在参数竞争与 " 价格战 " 之间难以找到平衡点。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空气净化器产品的创新已经进入了 " 微创新 " 阶段,很难再有颠覆性的技术突破。企业更多的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优化组合,或者针对特定场景开发特色功能。

首先肯定是技术升级。2025 年 10 月 1 日起,GB 36893-2024《空气净化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将正式实施。新标准新增了气态污染物能效比指标,对虚标行为进行严格约束。空净企业可以借此机会提升产品性能,比如开发高效除醛、杀菌等功能,解决消费者更多使用痛点。

另外,现在已经有不少企业针对细分市场比如母婴、宠物、办公等场景,推出定制化产品。比如,带有母婴模式的空净,可以自动调节风速和过滤精度;针对宠物家庭,开发除异味、除过敏原的机型,构建差异化的同时避免陷入价格战。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空气净化器市场零售额突破 62 亿元,同比增长 31.8%;零售量达 357 万台,同比增长 35.4%,量额增速均创近五年新高。虽然这种增长是建立在之前几年连续下滑的基础上的,与行业巅峰时期的销售数据还有相当距离。

但对于长期沉寂的空净市场来说,毕竟是一丝曙光。

总的来说,空气净化器跌下神坛是空气质量改善、产品问题、市场竞争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只是从一个被神化的产品回归到了一个普通家电的价值本位。

这也许是一个行业走向成熟的开始。企业跳出雾霾经济的思维定式,回归产品本质,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用户需求,重新让空气净化器这个品类实现价值提升。只有这样,空净这个行业才能在市场寒冬中迎来春天。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714.org.cn/gov/1405.html发布于 2025-10-23 16:01:12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读懂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362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