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烤肉传奇,一元一串的烤肉如何逆袭开百家店的?
一元一串的烤肉能开出百家店,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经营策略和成本控制,其价格亲民,吸引了大量消费者,通过优化食材采购、提高烤肉效率、合理定价等手段,实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该烤肉店还注重品质和服务,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就餐环境,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口碑,其采用连锁经营模式,快速扩张店面数量,形成了庞大的品牌网络,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该烤肉店的成功,使其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成功开设百家连锁店。
陕西烧烤发展势头正盛!
您是否想过,一顿烧烤能承载多少历史?
当服务员端着铁盘,穿梭在烟火缭绕的餐桌间,将刚离火、滋滋作响的烤串送到你面前——这被网友戏称为 " 中国宝宝自己的 Omakase" 的体验,正是陕西烧烤最鲜活的魅力。
但它的故事,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悠长。
01 何为陕西烧烤?
陕西烧烤,以其独特的巡游点单服务、" 现烤现上 " 的烟火气,以及烤馍、烤馕等碳水与烤肉的精妙组合,配以盐、孜然、辣椒勾勒出的质朴本味,共同构成了大众心中的鲜明画像。要深入理解它,我们可以从服务、风味、搭配与历史渊源几个维度展开。
首先在服务方面,其精髓在于巡游点单。具体表现为服务员手托铁盘,沿固定路线穿梭于各桌之间。食客争相点选刚离火的热乎烤串,这充满互动与烟火气的场景,被网友们亲切地比喻为 " 中国宝宝自己的 Omakase"。
在调味方面,则主打 " 直撒老三样 ",即仅以盐、孜然、辣椒面为核心,坚决忠于肉食的本味,这也是老陕们最为认同和推崇的传统风味根基。
在搭配方面,陕西烧烤展现出极强的包容性与创造力。除了经典的内夹烤肉,烤馕、花卷抹辣子、烤油饼等各式碳水化身美味载体,充分体现了 " 素的也要香出高度 " 的饮食哲学。再佐以冰峰汽水等特色饮品,构成了完美的消费闭环。
其核心单品颇具特色:有仅以粗盐调味、凸显原汁原味的盐津烤肉;有火候精准、口感外焦里嫩、筋道与肥润兼具的烤腰子;有金黄酥脆、被戏称为 " 碳水飞盘 " 的烤油饼;以及用红柳枝串制、风味独特的红柳羊肉串。
价格方面,许多店铺依然坚守着 " 一元一串 " 的亲民路线,部分店铺甚至低至 0.8 元一串。配上蒜瓣、冰峰和小菜,人均消费大约在 40 元左右,性价比极高。
若追溯其历史渊源,陕西烧烤的根基可谓深不见底。其最早的火光,甚至可追溯到约50 万年前的陕西洛南龙崖洞。
2024 年 6 月,该遗址的考古发现曾引发全网 1.4 亿阅读量的热议。考古人员发现了古人类烧烤后留下的、因油脂滴落而产生黑色痕迹的龟裂石块。这是古人类在此 " 炙烤肉食 " 最直接的证据,有网友风趣地评论道:"原来老陕的烧烤摊,50 万年前就开张了。"
到了西汉时期,烧烤器具已相当先进,出现了与如今嵌入式烤炉原理相近的 " 上林苑宫方炉 " 。
此炉于 1969 年出土,上下两层设计,上层烤肉,下层接灰,是汉代烧烤文明的实物见证。
至唐代,陕西烧烤技艺愈发精致,并融入多元文化。宫廷 " 烧尾宴 " 中出现了如 " 金铃炙 "、" 光明虾炙 " 等名品。
同时,长安的东西两市遍布胡商烤肉摊,波斯风味与中原技法交融,《太平广记》中便有长安夜市 " 烤肉香溢十里 " 的记载,显示出其深厚的市井根基。
宋元时期,饮食文化进一步交融,来自蒙古的烤肉技法(如 " 柳蒸羊 ")与陕西本土风味结合,为后来 " 红柳烤肉 " 等特色品类的形成埋下了伏笔。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现代陕西烧烤的街头形态开始定型:
铁皮焊制的移动烤炉,炭火,专注于牛羊肉筋,佐以 " 老三样 " 调料,构成了 " 冰峰配烧烤 " 的经典组合,成为一代人的味觉记忆。
90 年代,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烧烤摊更成为许多人谋生与情感交流的场所,见证了无数平凡生活的故事。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陕西烧烤的品牌化之路悄然起步。
1988 年创立于西安建设西路的 " 小杨烧烤 " ,从路边摊发展为规范化经营的室内店,并逐步走向全国,至今已拥有约 40 家直营店,并荣获 " 西安老字号 " 称号,堪称行业标杆。
发展至今,陕西烧烤已呈现出 " 夜市属性 + 社交属性 " 与 " 传统风味 + 现代管理 "并重的繁荣格局。
一方面,西安拥有近 6000 家烧烤相关企业,热门门店大排长龙已成常态,并通过融入 " 摔碗酒 "、" 盛唐主题表演 " 等文化 IP 与 " 巡游点单 " 服务,极大增强了体验感。
另一方面,在回民街等传统片区,依然严格遵循着 " 直撒老三样 " 的古法风味和 " 片区禁酒 " 等在地规则,守护着历史街区的文化边界与独特气质。
02 盘点陕西烧烤品牌基本盘
1、首先,小杨烧烤堪称从地摊到连锁的成功典范。
该品牌成立于 1988 年,由杨书生在陕西以路边烧烤摊起步,是西安第一家从路边摊转入室内经营的烧烤企业。
它开创了独特的 " 烤肉 + 陕西菜 " 混搭模式,将街边烧烤引入餐厅环境,实现了从市井小摊到正规餐饮的转型升级。
目前,其在陕西省内拥有 40 家直营店,全国门店总数超过 50 家。
产品方面,小杨烧烤形成了 " 传统烧烤为主线 + 陕西家常菜 + 本地小吃 " 的组合。
传统烧烤包括西安特色的肥瘦烤肉筋、羊肉串、烤鸡脆骨等;精品系列则有金牌烤羊排、秘制牛金条、招牌五花肉等。
品质上,执行 " 三无 " 原则,无冷冻肉、无添加剂、无重复油,确保食品安全和原汁原味。
单店模式上,1500 – 1600 平方米的大店、500 – 600 平方米的标准店,以及 200 – 300 平方米的社区小店。
差异化上,坚持传统炭火烧烤,搭配绿色农家陕菜,形成独特模式,并做到每日现切现腌,拒绝冷冻肉。
供应链上,自建冷链物流,实现从屠宰到门店一体化配送,并与内蒙古、东北等地养殖基地合作。
截至 2023 年,其在陕直营店年接待超 400 万人次,年营收近 2 亿元。战略上提出 " 三步走 " 规划:2025 年完成全国直营布局,2030 年进入东南亚,2035 年打造 " 世界中式烧烤第一品牌 ",并以 " 双百方阵 " —— 百家直营店与百年品牌为目标。
2、其次,延边烧烤走的是非遗传承产业化路线。
延边烧烤属于吉林省延边朝 鲜族自治州的地域性烧烤体系,已成为延边朝 鲜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 2023 年参与央视《非遗里的中国》吉林篇拍摄,形成较强的文化影响力与城市名片效应。
风味上,以 " 鲜辣嫩滑、炭火直烤 " 为要旨,强调本地食材与香料的风味协同。
食材上,优选本地黑毛猪前腿肉等,佐以当地特色火焰山辣椒面、凉水岸花椒、安河红葱,采用苹果木 / 梨木炭控火慢烤,讲求 " 外香里嫩、油脂焦香 "。
技法上,在传统 " 烤 " 的基础上,融合煎、炸、烹、炒等技法,再以菜籽油、麻油、香油等分部位上油定味。
菜单上,形成五大 " 派系 " —— 猪蹄、根虎的脆骨、天有的腰花、老三的榨菜、毛锤的老肥筋,还有油泼榨菜配热饼子、面皮炒锅巴、卤鸡爪等创新菜。
模式上,采用 " 政府主导 + 协会管理 + 企业经营 " 模式,当地成立烧烤高质量发展小组与烤肉协会,制定品牌管理办法,推动品牌化、连锁化与数字化发展。
截至 2025 年上半年,延边烧烤已形成 186 家规模化门店网络,布局为:其中延边州内 40 家、吉林省兄弟县区 28 家、西安 20 家、吉林省省内其他市县 30 家、外省市 20 家,带动 3000 + 人就业,年产值突破 3 亿元。
再看三宝烤肉,其以 " 价值战 " 确立 " 西北烤肉第一品牌 " 地位。
该品牌创立于 2008 年,凭借 " 镇店三宝 " 产品体系快速出圈。
卖点上,以 " 核心三宝 " 为基石,延伸出丰富的烧烤产品线,其中三宝包括秦川黄牛肋排肉筋、内蒙羔羊肋排肉串、秘制鸡脆骨。
食材上,精选秦川黄牛肉为原料,取材于秦川黄牛排肋间肉,黑胡椒调味足,大串吃起来过瘾。
场景上,采用新中式设计,结合木质桌椅、暖黄色灯光和开放式厨房,营造温馨且富有烟火气的氛围。
创新上,2025 年试点推出 " 低脂烤肉套餐 ",选用牛腱子肉搭配蔬菜沙拉;一些咸阳门店推出 " 油泼辣子烤肉串 ",将陕西特色调料融入传统烧烤。
三宝坚持拒绝进口肉与冷冻肉,走品质路线。目前西安直营店超 100 家,全国门店逾 120 家。
2025 年 1 – 5 月,其营业额同比增长 8%,利润增长 30%,客单价提升 5 元,显示出强劲的品牌溢价能力。
3、最后,福苗小骆驼品牌发端于西安,以 " 传统市井气 + 新潮体验 " 为定位,强调 " 老手艺 + 新标准 "。
模式上,以传统西安风味烤串和特色小吃为核心,结合半自助 " 巡桌式服务 ",服务员端着大盘烤串穿梭席间,顾客直接伸手取串,按签子结账。
卖点上,坚持 " 传统烧烤为魂 ",如铁签烤串、盐筋、鸡脆骨、掌中宝等,强调 " 好肉不腌、现穿现烤 ",以火候与香料还原老西安风味。
矩阵上,打造 " 三秦小吃集合站 ",如油泼面、甑糕、冰峰汽水等,形成 " 烤肉 + 小吃 " 的一站式组合。
场景上,以 " 明档现烤 + 开放式厨房 " 强化信任感;新店采用铝烤漆瓦片、原木结构、暖光等元素,营造 " 老西安街头 × 当代质感社交 " 的复合氛围。
该品牌曾多次登上北京卫视、今日头条等媒体,获大众点评必吃榜三连冠。
门店网络覆盖西安、北京、上海等地,官方口径显示全国直营门店约 22 家,并在 2025 年 8 月于北京开出双店(国贸光华路店、中骏世界城店),显示持续扩张势头。
03 陕西烧烤的新兴势力
陕西烧烤市场在传统强势品牌之外,近年来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的新兴品牌与创新玩法,为这一传统品类注入了新的活力。
1、当前陕西烧烤市场的新兴品牌,主要围绕产品鲜度、价格策略与文化体验三大方向进行创新。
李美婷鲜货烧烤:主打 " 鲜货 " 概念。作为 2024 年创立的新锐品牌,其核心壁垒在于 " 当日采买鲜肉,到店只卖 10 小时 " 的不过夜承诺。
品牌传承家族延续 180 年的古法配料,研发出乐山香辣、乐山蒜香等 9 大味系,产品线覆盖招牌鲜羊肉串、大辣子烤牛肉、碳烤盐筋等。
为确保品质,它直接与双汇、新希望等上市企业的屠宰场合作,并拥有自建冷链,实现从源头到门店的鲜肉直送。
玖零烤市:头部品牌的平价子品牌。由本土头部品牌 " 叁宝烤肉 " 孵化,在承袭西北风味精髓的同时,主动下探价格带,旨在满足高频、刚需的社交型就餐需求,以此拓宽品牌的客户覆盖范围。
胖李白 · 烧烤 · 陕西菜:强 IP 驱动的场景体验。此品牌由 " 长安大牌档 " 孵化,是深度融合地方文化 IP 的夜生活品牌。
其首店落户于大唐不夜城,通过 " 陕菜小吃 + 西安烧烤 + 精酿 / 无酒精 " 的复合菜单,结合 NPC 互动、舞台演绎、露营风及主题包间等沉浸式场景设计,成功塑造了一个 " 可逛可拍可吃 " 的夜间消费打卡地。
2、在运营模式上,陕西烧烤也展现出多样的创新形态,主要集中在自助体验、产品组合与文化赋能。
自烤自助模型:极致性价比与体验感。以 " 三姊妹放牛娃 " 为代表的品牌,其核心模式在于 " 鲜牛肉现切、透明厨房、自烤自助 " 。
它们通常采用荤菜 2 元、素菜 1 元的极致价格策略。这种 " 自烤 " 模式不仅将烤师的人力成本转化为标准化的腌料与流程投入,还通过营造冬季暖炉场景,巧妙实现了 " 无淡季 " 运营。
" 烤九度 " 主题玩法:产品组合的游戏化。这种模式主打 "9 度清爽啤酒 + 精选烤物 " 的套餐化组合,凭借清爽解腻的口感和易于传播的社交话题迅速走红。
部分门店更是将这一概念延伸,设计成 " 九个环节的顾客参与式考核 " 的游戏化体验,有效提升了顾客在店的停留时长以及在社交网络上的内容传播效率。
文化 IP 赋能:打造沉浸式消费体验。除了前文提到的 " 胖李白 ",将地方文化 IP 与烧烤业态深度融合已成为一股重要趋势。
例如,湖北安陆市就成功通过打造 " 李白在安陆 " 的文化名片,举办了融合李白文化、音乐与烧烤的消费季活动,吸引了大量年轻客群,显著拉动了本地消费。这证明了强文化 IP 与烧烤的结合,能有效塑造差异化竞争力,并带动整体消费升级。
总的来说,陕西烧烤的新兴势力正沿着 " 食材升级 "、" 细分价格带 " 和 " 强化场景体验 " 三个方向蓬勃发展。
无论是李美婷的极致鲜货,玖零烤市的亲民策略,还是胖李白的文化沉浸,它们都通过清晰的品牌定位和创新运营模式,共同推动着陕西烧烤赛道走向更多元、更成熟的未来。
04势头虽显,却也要直面三大核心挑战的淬炼
陕西烧烤正站上全国化的起跑线,势头虽显,却要直面三大核心挑战的淬炼。
1、供应链之困:特色食材难出走。
秦川黄牛、陕北黑毛猪——这些深植于西北风土的特色食材,是陕西烧烤的灵魂,却也成了其走出去的 " 枷锁 "。
在省外,它们面临供应不稳、冷链成本高、品质波动三大难题。
2、标准化之痛:手艺难变标准。
烧烤的烟火气背后,是难以标准化的行业痛点。在穿串、腌制这些核心环节,陕西烧烤仍严重依赖老师傅的手感与经验。
机器穿串对肉品规整度要求极高,损耗率居高不下;而腌制配方多为各家秘而不传的 " 独门绝技 ",缺乏统一标准,导致跨区域扩张时口味与品质极易失准。
3、口味之界:地域偏好难调和。
盐、孜然、辣子构成的 " 老三样 ",是陕西烧烤深入骨髓的风味印记。这种粗犷热烈的风格在本地所向披靡,却可能在口味更趋多元、温和的省外市场遭遇 " 水土不服 "。
更关键在于,其品牌形象在多数消费者认知中趋于固化——长于产品与味道,却疏于体验塑造与视觉包装,这在其进军更广阔市场时,可能成为无形的阻力。
然而,所有挑战皆为机遇的背面。这些痛点恰恰精准勾勒出陕西烧烤未来增长的破局方向:构建稳定跨区域供应链、实现核心环节标准化、完成口味的精准本地化。这预示着该品类远未触达天花板,增长潜力巨大。
小结
从品牌发展来看,陕西烧烤形成了以小杨烤肉、延长烤肉、叁宝烤肉、福苗小骆驼为代表的品牌矩阵,涵盖了从传统地摊到连锁经营、从大众消费到高端定位的全产业链条。
特别是延长烤肉作为非遗传承项目,年产值突破 3 亿元;叁宝烤肉成为 " 西北烧烤第一 " 品牌;焰请烤肉铺子借助海底捞的资源优势实现爆发式增长,这些都为陕西烧烤的全国化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
然而,陕西烧烤在出省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市场竞争激烈、食材供应困难、标准化程度低、品牌推广不足、人才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严重制约陕西烧烤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714.org.cn/gov/1524.html发布于 2025-10-30 16:01:47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读懂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