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天300亿大关,如何突破?
海天公司面临300亿的悬案,引发了广泛关注,具体细节尚不清楚,但这一数字的巨大规模使得整个事件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相关方面正在积极调查和解决这一问题,但尚未有明确的解决方案或进展,此事件对海天公司的经营和未来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也将对相关行业和市场带来一定程度的震动。
餐饮市场成最大 " 绊脚石 "?
10 月 28 日晚间,海天味业披露的三季报引发业内广泛关注。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3.98 亿元,同比增长 2.48%;净利润为 14.08 亿元,同比增长 3.40%;扣非净利润亦仅同比增长 3.4%,增速相较上半年明显回落。
尽管从绝对值来看,这一成绩仍属行业领先水平,但和上半年 7.59% 的营收增速与 13.35% 的净利润增幅对比,三季度的增长明显放缓。相较于此前市场对 " 酱油一哥 " 全年高增长的普遍预期,无疑形成了一定的反差。
(图源:微博 @海天味业)
01数据背后的结构性变化从短期波动看长期趋势
从前三季度的整体表现来看,海天味业仍保持了稳健的增长态势。累计实现营业收入 216.28 亿元,同比增长 6.02%;归母净利润达 53.22 亿元,同比增长 10.54%;扣非净利润为 51.55 亿元,同比增长 11.72%。
可以看出,尽管第三季度增速有所放缓,但海天的整体盈利能力仍在稳步提升,且利润增长持续快于营收增长,经营效率的优化和成本管控能力都在增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净利润增幅高于营收增幅近五个百分点,也反映出海天在毛利率管理、费用控制及产品结构升级方面已初见成效。
分品类观察的话,海天各业务线虽呈现出差异化态势,但整体发展依然向好。
其中,酱油作为传统支柱产品,前三季度收入达 111.56 亿元,同比增长 7.91%,占总营收比重五成左右,依然是拉动增长的核心动力;蚝油板块实现收入 36.29 亿元,同比增长 5.89%,继续保持稳定扩张节奏;调味酱品类则表现亮眼,收入达 22.29 亿元,同比增长 9.57%,产品创新力与渠道渗透能力得到市场验证。
此外,包括料酒、醋在内的其他品类收入达到 35.91 亿元,同比增幅高达 13.44%,成为海天新的增长极。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三大主品类均表现乐观,但不能忽视的是,第三季度增速较上半年仍有所明显回落。不过,客观来讲,这也并不完全反映海天在市场端的需求疲软,更深层次的原因也离不开企业在主动优化渠道结构、推进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阶段性调整。
近年来,海天持续推进渠道下沉与数字化升级,强化对终端网点的覆盖密度与动销效率。在此过程中,部分传统经销商库存策略发生变化,不可不免的导致短期出货节奏放缓。与此同时也加大了对线上渠道的投入力度。这种渠道重心的转移,必然伴随着线下短期销量的再平衡过程。
更为关键的是,利润端的增长放缓并非源于毛利率下滑或主业盈利能力减弱,而是与战略性费用投入增加密切相关。
财报显示,2025 年前三季度,海天销售费用达 14.47 亿元,同比增长 20.81%;管理费用为 5.36 亿元,同比增长 30%;研发费用为 6.35 亿元,同比增长 5.38%。由此不难发现,海天三季度业绩增速的阶段性放缓,并非基本面恶化所致,或许可以归结为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主动选择的结果。
(图源:微博 @海天味业)
02300 亿目标的现实考量
从过往数据来看,海天收入规模由百亿跨越至 200 亿元,仅用了 5 年时间。2024 年公司实现营收 269.01 亿元,距离 300 亿的台阶已不远。
海天味业今年能否一举跨越 300 亿大关?虽说目前还是未知,但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 9 月,海天宣布修订员工持股计划,将原定的 2025 年净利润增长不低于 10.8% 的目标,调整为以 2024 年净利润为基数,2026 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不低于 11%。
这一调整看似提高了考核门槛,但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或许是今年业绩表现较为抢眼,又或是海天味业对未来业绩充满信心,所以才进行了修订。更何况,在今年上半年,海天味业已经成为调味品行业唯一一家 "A+H" 上市的企业,其海外业务进入实质性的拓展阶段,有望给海天味业带来更大助益。
目前来看,海天今年破局 300 亿虽说面临挑战,但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一方面,虽然四季度面临春节延后(2026 年春节在 2 月下旬)带来的消费节奏扰动,可能导致部分节庆备货需求推迟,但同时也意味着旺季时间拉长、促销窗口增多。叠加 " 双 11"" 年货节 " 等电商节点,若海天能够有效组织货源、强化线上线下联动促销,并借助节日礼品装、家庭套装等形式刺激消费,仍具备冲刺目标的可能性。
更何况,海天拥有完善的分销网络和最强的库存周转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调动资源应对市场需求变化,这是许多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核心优势。
另一方面,从产品结构演变趋势看,海天高附加值品类占比不断提升,为营收增长提供强劲动能。目前,酱油仍是海天的核心基本盘,但其增长已趋于稳健;真正驱动未来跃迁的,将是蚝油、调味酱及其他新兴品类的放量增长。特别是 " 其他品类 " 中包含的料酒、醋、鸡精、复合调味料等,正处于快速导入期。
03海天冲刺 300 亿餐饮市场成最大 " 绊脚石 "?
在调味品行业的发展逻辑中,有一个极易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底层驱动力——餐饮渠道的景气度。作为中国最大的调味品企业,海天味业虽以家庭消费市场为根基,但其真正的增长引擎,实则深植于餐饮端的需求扩张。
近年来,随着中式连锁餐饮的快速崛起、外卖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团餐标准化进程的推进,B 端市场已成为调味品企业争夺的核心战场。
而在此背景下,海天味业所面临的最大外部挑战,并非来自零售市场的竞争加剧或消费者口味变迁,而是餐饮行业整体复苏乏力所带来的压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 年 1 — 6 月,全国餐饮收入累计 27480 亿元,同比增长 4.3%。其增速较上年同期的 7.9% 呈现放缓。另据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数据,今年 1 — 6 月全国餐饮收入、限上餐饮收入增速同比下降 3.6 个、2.0 个百分点,增长动能减弱。
中国烹饪协会认为,上半年餐饮业呈现 " 营收增速放缓、利润下滑、竞争加剧 " 的态势。下游餐饮行业的压力也不可避免的传导至上游与餐饮相关的供应链企业中。
此外,大量中小餐馆仍在盈亏线上挣扎,高端餐饮客流量恢复缓慢,连锁品牌扩张趋于谨慎,这些都直接抑制了餐饮企业对调味料的大规模采购需求。
截至 2024 年,海天味业销售渠道已覆盖全国 100% 地级市及 90% 县级市,线下渠道贡献 88.6% 营收,餐饮渠道占比 58%,连锁餐饮采购额超 5 亿元。
对于海天而言,餐饮渠道不仅是销量的重要来源,更是产品创新与品牌渗透的关键试验场。许多爆款产品的诞生最初都均源于厨师群体的使用反馈和后厨场景的实际需求。餐饮客户对风味稳定性、操作便捷性、成本可控性的高要求,倒逼海天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
同时,一旦某款产品被知名餐厅采用,便极易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复制。因此,餐饮端的活跃程度,本质上决定了海天新品迭代的速度和市场教育的成本。
然而当前现实是,餐饮业复苏呈现出整体弱于预期的特征,既未彻底萎缩,也难言强劲反弹。这对海天的产品组合提出了新的考验——如何在保障基本盘的同时,推动高端化战略不被拖累?
更为严峻的是,部分餐饮企业为应对成本压力,开始转向自建中央厨房或与区域性小厂合作定制专属调料,试图绕开头部品牌以降低采购成本。这类 " 去品牌化 " 的趋势虽尚未形成主流,但在火锅底料、酱料包等领域已有苗头。若餐饮复苏长期疲软,将加剧这一替代风险,进而削弱海天在 B 端的定价权和渠道控制力。
从长远看,真正的解法仍在于整个餐饮生态的实质性回暖,否则,即使海天在 C 端不断发力、在线上持续扩张,也难以完全填补 B 端缺失的增长动能。
海天味业当前面临的业绩波动,表面看是季度数据的起伏,实质上折射出其与餐饮行业深度绑定的成长逻辑正遭遇挑战。
未来,海天能否穿越周期、实现稳健增长,很大程度上离不开餐饮市场的修复进度及其在市场不断变化中的适应能力。唯有真正解决这一问题,才能在不确定的时代中锚定确定的方向,继续引领中国调味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714.org.cn/gov/1528.html发布于 2025-10-30 16:02:0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读懂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