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揭秘今日资本动向,五大IPO盛装登场,投资者瞩目焦点!

访客 2025-11-06 16:01:09 68795 抢沙发
今日,又有五家企业成功上市,迎来IPO(首次公开发行)的时刻,这些企业分别来自不同行业,为资本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这些企业上市,市场期待其未来的表现和贡献,IPO的增加也反映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壮大。

香港重返全球之巅。

二级市场再度上演热闹一幕。

11 月 6 日,港交所迎来 4 家公司集体 IPO ——均胜电子(00699.HK)、文远知行(00800.HK)、小马智行(02026.HK)、旺山旺水(02630.HK)。无独有偶,大明电子(603376.SH)也于同日在上交所主板敲响上市钟。

其中,均胜电子开盘微跌 0.91%,市值为 338.07 亿港元;文远知行开盘跌 6.35%,市值为 260.56 亿港元;小马智行同样低开 13.67%,市值为 520.25 亿港元;但旺山旺水则暴涨 169.7%,总市值为 150.84 亿元;大明电子同样高开 298.41%,总市值为 200 亿元。

至此,今天共有 5 个 IPO 诞生。

如此这般热闹景象对于近日的二级市场而言,已成常态,就在上周的 10 月 28 日,二级市场便迎来了 7 家企业集体鸣锣。

正如投资人所调侃," 上市的锣都不够用了。" 而这一幕,不过是今年二级市场火爆的具象化表现。

一天 5 个 IPO

五段资本叙事在同一天的日历上交汇,把原本平常的周四写成一篇密集的 " 招股诗 "。

在这五家上市公司中,两家同样创始人源自百度、同样专注自动驾驶、同样选择双重上市的企业——文远知行与小马智行,尤为引人注目。

自动驾驶领域的两颗明星此番在港交所同台竞技,背后是一段师出同门的渊源。文远知行与小马智行的创始人均出自百度,可谓系出同源。从招股资料来看,两家公司的业务规模旗鼓相当,发展路径也颇为相似——都在 2024 年成功登陆美股市场,如今又同步推进回港上市。这种不约而同的战略选择,使得今天的港交所成为观察中国自动驾驶行业发展态势的独特窗口。

文远知行作为 L4 级自动驾驶领域的全球先行者,已经在全球 11 个国家的 30 多个城市部署了自动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根据其招股书,公司拟将募集资金的约 40% 将用于开发公司的自动驾驶技术栈,包括基础设施和核心能力、数据、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和运营平台;约 40% 将用于加快公司 L4 级车队的商业化量产及运营,以提升公司自动驾驶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质量,并扩大公司未来五年的业务规模;约 10% 将用于建立必要的营销团队和分支机构,以拓展现有市场及更多市场,以及投资未来五年的营销活动;约 10% 将用作营运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

这一资金分配方案清晰地反映了自动驾驶企业当前的发展重点——一方面需要持续投入技术研发保持领先优势,另一方面必须加速商业化落地实现自我造血。

小马智行同样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家成立于 2016 年的自动驾驶公司,已在中美多个城市设立研发中心,并率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此次港股上市顺利落地,小马智行同样形成了 " 美 + 港 " 双重上市架构,这不仅能够拓宽融资渠道,还能提升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根据公开资料,小马智行已与丰田、广汽等整车厂达成深度合作,在北京、广州等多个城市获准开展全无人 Robotaxi 服务。

与此同时,同天 IPO 的另外三家上市公司也各具特色。

均胜电子专注于机动车零配件与设备领域,这家从宁波走出去的汽车安全与电子老将,早在 2011 年就已登陆 A 股。当时公司通过借壳辽源得亨成功在 A 股上市,如今再赴港股,意在把全球客户和供应链放进同一个流动性池子里。

旺山旺水的名字听起来最柔软,身上却有个 " 国产伟哥 " 的标签。主要是由于公司用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核心产品 TPN171 新药 " 昂伟达 ®" 在今年 7 月获批上市。但 " 国产伟哥 " 的标签并非旺山旺水的全部,真正构筑公司长期护城河的,是旺山旺水覆盖抗病毒、神经精神及生殖健康三大治疗领域的九款创新资产矩阵。而 " 昂伟达 ®" 不过是其庞大拼图中的一块。

港交所四声锣响余音未了,上交所主板的钟声接力般传来。

主角是一家深耕汽车电子零部件配套领域三十余年的隐形冠军——正加速驶入行业赛道最前端的大明电子。被视为整车的 " 智能网络 " 的车身电子电器控制系统,是大明电子长期深耕的主阵地。目前,大明电子的客户涵盖比亚迪、上汽、一汽等主流车企。此次 IPO 拟募资约 4 亿元,主要用于 " 大明电子(重庆)有限公司新建厂区项目(二期)" 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以进一步扩充产能、夯实产业布局。

至此,一天 5 个 IPO 来了。

双重上市潮,还在延续

5 个 IPO 中,均胜电子、文远知行、小马智行这三家企业均为二重上市。顺着它们身后望去,一场持续进行的双重上市潮映入眼帘。

先从 3 月 10 日说起,这一日,赤峰黄金登陆香港交易所,成为今年首家 "A+H" 公司。同在 3 月,宁德时代取得了中国证监会国际司出具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并于 5 月成功登陆港交所,且一举刷新过去四年香港最大 IPO 的纪录。

同在 5 月,创新药龙头恒瑞医药正式在港交所上市,成为近五年港股医药板块最大 IPO。进入 6 月,海天味业也跻身 "A+H" 队列中,除了是 2025 年迄今消费行业规模最大的港股 IPO 项目外,同时也是同期整个市场仅次于宁德时代的第二大港股 IPO 项目。

上述 A 股龙头的选择并非个例。

2025 年以来,港股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多家 A 股龙头企业加速布局资本市场,谋求赴港上市。据融中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约百家 A 股上市企业递表港股,其中宣布将冲击港股 IPO 的不乏立讯精密、欣旺达、阳光电源等 A 股龙头企业。且今年以来不乏宁德时代、蓝思科技、三一重工等千亿 A 股巨头成功登陆港交所。

千亿巨头 "A+H" 最新一幕就发生于前一日。11 月 5 日,赛力斯成功登陆港交所,作为首家 "A+H" 上市的豪华新能源车企,赛力斯也超越奇瑞汽车成为 2025 年港股最大车企 IPO,同时也是亚洲科技板块年度最大 IPO 之一。‌‌

赛力斯的故事始于重庆嘉陵江畔的弹簧厂,创始人张兴海 1986 年以 8000 元启动资金创立凤凰电器弹簧厂,凭借自主研发的汽车弹簧技术打破日本垄断,将进口弹簧价格从 1 美元压降至 1 元人民币以下,迅速占据全国九成市场份额。

20 世纪 90 年代,张兴又海敏锐捕捉到汽摩配件机遇,带领企业转型生产减震器并打入海外市场。2003 年,他抓住东风集团合资机遇,联合成立东风渝安车辆公司(后更名小康股份),2005 年首款微车上市后连续十年稳居行业前三,奠定了整车制造基础。

面对 2010 年后燃油车市场饱和,张兴海于 2016 年启动第三次创业,带领小康股份登陆 A 股并开启新能源转型。2021 年与华为深度合作成为关键转折点,双方以智选模式打造问界品牌,首款车型 M5 上市 15 个月即实现 10 万辆交付,创下行业纪录。2022 年公司更名为赛力斯集团,战略重心全面转向智能电动汽车。

三十九载商海浮沉,张兴海掌舵的企业先后经历三次创业蝶变,从一根弹簧的精密锻造起步,到以新豪华智能电动车树立行业标杆,这位在制造业深耕近四十年的 " 老兵 ",用时光与汗水完成了一场从幕后到台前的逆袭叙事。港股上市后,赛力斯计划投入 118 亿港元用于研发与全球化布局,目标 2026 年实现百万辆产销,持续以 " 软件定义汽车 " 重塑豪华出行体验。

从 A 股巨头选择 "A+H",到今日两家美股上市公司同一日赴港双重上市,这场浩浩荡荡的赴港二次上市浪潮还在持续。

香港重返全球之巅

今日新上市 5 家企业中,4 个来自港交所。但港交所的 IPO 热潮远不仅限于此。

根据毕马威最新发布的《中国内地和香港 IPO 市场:2025 年中期回顾》所示,2025 年上半年全球 IPO 市场共筹集 609 亿美元,上市宗数达 544 宗。其中,香港以 1071 亿港元(约合 139 亿美元)的集资额独占鳌头,较 2024 年全年增长 22%,上市宗数达 42 宗,涵盖主板、GEM 转板及 De-SPAC 项目。美国两大交易所紧随其后,但集资总额同比下降 8%;上海证券交易所和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分列第四、第五位。

其中,港股 2025 年上半年 IPO 集资额为近十年来同期第二高,仅低于 2021 年历史峰值。目前,香港主板上市申请宗数已超 200 宗,涵盖制造业、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多元领域,预计全年 IPO 数量将达 90 至 100 家,集资总额有望突破 2000 亿港元。

2025 年下半年,港股 IPO 市场热度依旧。随着上市申请储备充裕,科技、消费、高端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将持续登场,撑起 " 硬科技突围、消费升级、能源转型 " 的主线。

硬科技赛道里,特专科技 18C 机制仍会是未盈利创新企业的 " 加速器 ",机器人、创新药械等领域的头部玩家将密集递表,基石投资者会更看重技术壁垒与商业化进度。消费端,"A+H" 上市模式成主流,多家 A 股龙头借港股强化国际化布局,既能吸引国际资本,也让 " 双市场流动性溢价 " 更明显。能源转型领域,动力电池、光伏材料企业的赴港募资,会继续绑定产业链资本与地方国资,形成 " 产业 + 资本 " 的协同效应。

且随着地缘政治格局演变,香港将成为全球资本配置中国资产的核心平台,2025 年或重夺 IPO 集资额全球榜首。

背后离不开中国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在 2025 年 5 月 7 日国新办举行的 " 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 " 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未来将不断深化市场开放,大力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大力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稳步推进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支持在港推出跨境投资和风险管理产品的对港合作的各项举措。"

展望未来,如港交所 CEO 陈翊庭所示,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资本市场,这是内地的几个交易所及港交所多年耕耘的成果。接下来,需要把中国资本市场打造成为多层次的市场体系,而在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中,几个交易所可以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如科创板聚焦硬科技 " 卡脖子 " 攻关,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港交所则凭借国际化优势,成为新经济企业对接全球资本的桥头堡。这种协同效应将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吸引更多优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而一级市场的锣声,必将随着这场变革愈发清脆响亮。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714.org.cn/gov/1729.html发布于 2025-11-06 16:01:0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读懂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879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