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揭秘大学食堂的秘密,为何帝王蟹难觅其踪?

访客 2025-11-08 16:01:18 7205 抢沙发
大学食堂不能容下一只帝王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帝王蟹体积庞大,一般的食堂容器难以容纳;帝王蟹价格昂贵,食堂采购成本高,不符合大众消费水平;食堂的烹饪设备和技巧可能无法满足帝王蟹的特殊烹饪需求,大学食堂通常不会选择供应帝王蟹。

一只帝王蟹,让大学上了热搜。

11 月 1 日,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第九食堂的 " 渔船海鲜 " 档口每天推出一只 999 元、4.2 斤的帝王蟹(堪察加拟石蟹),登上热搜,引发全网热议。

反对者批评大学食堂提供高端海鲜有鼓励奢靡消费、贫富攀比之嫌,与勤俭节约精神相悖。支持者认为,南大学子 " 嚼得菜根 ",吃得帝王蟹," 做得大事 ",学校食堂不乏 1 分钱暖心早餐、1.5 元阳春面 " 物美价廉 " 餐,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化能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且蟹价低过市场价,同学们拼个好饭人均只需 200 元。

面对争议,南大后勤迅速调整菜式,食堂的鱼缸里瞬间不见了帝王蟹的踪影。

(图 / 南大后勤微信公众号)

很显然,反对帝王蟹的人潜意识里还在把大学当成与世隔绝的 " 象牙塔 ",认为它封闭、圣洁而脆弱,里面的大学生们亟须被无菌化保护。

但大学生早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三岁小孩了,你想吃面就吃面,想吃蟹就吃蟹,丰俭由人,人人享有想吃啥就吃啥的自由,没人会觉得你在旁边吃蟹,就比我在这儿吃面高一头。你买你的始祖鸟,我买我的凯乐石;你买你的苹果 17,我买我的小米 17,只要钱来得光明正大,你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图 / 社交媒体截图)

唉,只是可惜了帝王蟹。如果上天再给一次机会,南大食堂重新推出那只 999 元限量供应的帝王蟹,我是真的好想去吃一回,蒜蓉蒸,再撒点小尖椒,权当是为提振消费多做一点贡献。

为什么大学食堂不能容下一只帝王蟹?

我最没想到的是,对帝王蟹进校园被批判成奢靡消费感到最愤怒的是南大学子。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在 " 新潮 " 公众号上奋笔疾书,写下《高校食堂改革不会止于一只帝王蟹》的雄文,流量迅速突破十万加。

新潮公众号截图。

" 当大学生拿着苹果、华为手机成为日常,当我们为中国昂首迈向世界第一梯队而感到自豪的时候,为什么大学食堂不能容下一只帝王蟹?"

文章说," 节俭是美德,消费也是发展的动力。如今,国家也通过政策引导促进消费,对于偶尔尝鲜一只帝王蟹的现象,我们不妨多一些平常心。校园不会因一道菜就助长奢靡,学生也不会因一顿饭就盲目攀比。"

南京大学某食堂中的帝王蟹。(图 / 新潮)

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高校餐饮研究报告 2025》称,在校大学生集中在 18~25 岁,月均餐饮消费支出 1075 元,高校餐饮市场规模在 2025 年有望突破 6000 亿元。

近年来,大学食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市场化改革,星巴克、海底捞、肯德基、麦当劳、霸王茶姬进驻大学校园早不是什么新鲜事,校园市场和 " 未来的消费生力军 " 大学生群体成了商家眼中的香饽饽," 在学生眼中,如果一所学校能做到‘肯麦双全’,高低会被称赞一句‘食’力非凡。"

文章最后上价值," 毕竟,一所大学的底气,从来不在于餐桌上摆了什么,而在于它能为坐在食堂吃饭的学生们,铺就怎样的人生道路。"

南大后勤部门在《关于我校第九食堂某窗口销售菜品的情况说明》中解释,第九食堂窗口推出的帝王蟹,只是试业推广," 近年来,我们始终以服务师生为中心,持续推出一系列保供稳价举措,努力让大家‘吃得放心、吃得好’。其中,1 分钱暖心早餐、7/8/10 元的小蓝鲸学子套餐、0.4/0.8 元平价素菜、甜 / 咸两种免费汤品、1.5 元阳春面 / 蛋炒饭、超值早餐套餐、自助调料台等,得到了师生的认可;‘深夜食堂’‘你来点菜我来做’等主题美食活动得到师生的欢迎。"

南大食堂算是勇于进步的良心食堂。看 " 南大后勤 " 公众号,你会发现他们分别在 2025 年 4 月、5 月、10 月搞过三期 " 您来点菜我来做 " 的免费试吃活动,并收集菜品和口味的改进意见," 心愿菜单 " 瞬间就被热情 " 攻陷 ",西湖醋鱼、油焖笋、酸汤肥牛、爆炒鱿鱼等成了爆款菜。据说," 您来点菜我来做 " 免费试吃活动后续将升级为常态化活动,每月在各个校区轮流开展一次。

帝王蟹不能承受之重

说到底,这只帝王蟹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风波,很大程度上是被互联网的传播方式 " 扭曲 " 了

"999 元帝王蟹 " 本身就是一个极具冲击力的标签,它一出现,就迅速抽离了具体语境。比如,这只是第九食堂一个市场化窗口的尝试、每天只限量供应一只、南大十多个食堂大量平价菜品等等,被简化成一个刺眼的符号:" 大学食堂居然在卖天价菜 "。这种标签化的传播,天然就容易点燃情绪。

(图 / 社交媒体截图)

随之而来的,是典型的" 滑坡谬误 "。很多人下意识地推演:今天食堂敢卖帝王蟹,明天学生就会开始攀比,后天大学精神就要彻底沦丧。这种把 " 可能性 " 直接等同于 " 必然性 " 的想象,无形中放大了公众的焦虑。

结果就是,这只帝王蟹变成了一个 " 万能筐 ",什么都能往里装。人们把对高校改革、教育内卷、社会公平等诸多宏大议题的复杂情绪,都倾注在这只螃蟹身上。

其实,事实很简单,食堂卖不卖帝王蟹,是食堂的自由,学生吃不吃帝王蟹,是学生的自由,根本不必过度解读。

第九食堂这个窗口,本就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种尝试。引入的社会餐饮企业,只要进驻合规、资质齐全、定价透明,那么它卖 999 元的帝王蟹和卖 8.8 元的河蟹,都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更要相信大学生。他们早已不是需要被 " 无菌保护 " 的孩子。他们通过 " 多人拼单 " 来尝鲜,本身就是一种理性、协作的消费决策。那种基于 " 为你好 " 的初衷而剥夺个人选择权的 " 家长式 " 担忧,其实低估了年轻一代的判断力。

大学后勤服务的真正难点,在于如何在坚守普惠底线的同时,也能适度满足师生多元化的需求。这两者本就不是 " 你死我活 " 的对立关系,完全可以并存。这次限量供应帝王蟹,不过是一次小范围的市场试水,远未动摇南大餐饮的普惠根本。仅因一只帝王蟹,就断言一所大学的价值观会沦陷,无疑是以偏概全。

嚼得了菜根,也吃得了帝王蟹

在这场争论中,最让人无奈的,是那种动辄 " 上纲上线 " 的思维。

有人忧心 " 攀比 "。但攀比的根源在于心,而不在于物。没有帝王蟹,攀比也会存在于手机、鞋服等任何地方。把社会风气问题简单归咎于一只帝王蟹身上,反倒是回避了教育中更核心的引导责任。大学的职责,是培养学生内心的丰盈与自信,让他们不被物欲所役,而不是打造一个隔绝现实世界的 " 无菌温室 "。

有人质疑 " 浪费资源 "。高校的公共资源主要体现在场地和政策支持上。一个通过公开招标、自负盈亏的社会企业,在合规经营的前提下提供差异化的商品,并支付相应费用,这本身是对资源的盘活。只要它没有挤占保障学生基本餐饮的普惠资源,就谈不上浪费。

还有人上升到 " 背离校训 "。南大老校训 " 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其精神内核是艰苦奋斗、志存高远,绝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只能 " 嚼菜根 ",不能吃帝王蟹。将校训与消费选择机械对立,是一种僵化的理解。一所真正自信的大学,既能容纳 " 菜根 " 的朴实,也能包容 " 帝王蟹 " 的多样,其核心是激励学生在任何环境下都不忘追求卓越。

今天,我们需要一种更健康、更包容的讨论氛围。

我们应该相信,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具备基本的价值判断能力。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个被精心设计、完全封闭的 " 真空 " 环境,而是一个能够接触真实社会、学会自主选择并为自己负责的成长场域。

同时,也应给高校的改革尝试多一点包容的空间。像帝王蟹这样的市场化探索,效果好,自然继续;效果不好,市场自会淘汰。动辄上升到价值观的批判,只会扼杀活力,让管理变得保守和僵化。

说到底,南大帝王蟹事件,本质是一场被过度解读的商业尝试。一个成熟的社会,应当尊重市场的选择,也相信学生的认知。与其纠结一只螃蟹会不会腐蚀象牙塔,不如多关心些更实在的问题:如何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线?如何完善普惠的餐饮体系?如何通过优质的教育塑造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这才是真正务实和建设性的态度。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714.org.cn/gov/1786.html发布于 2025-11-08 16:01:1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读懂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20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