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美国劫案失败,TikTok与算法的双重保障,绝不妥协!

访客 2025-09-24 16:03:21 31199 抢沙发
美国打劫失败,TikTok和算法技术成为美国政府和某些企业眼中的“香饽饽”,但这些技术并不会被出售或交出,尽管有各种传言和猜测,但官方和权威人士都明确表示,TikTok等技术和算法是美国的宝贵资产,不会轻易放弃或出售,这表明了美国政府和企业对技术和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星海情报局 (ID:junwu2333),作者:星海老局,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这两天很多人来问我 TikTok 的事情,问得我都有点纳闷,我还以为前些天中国在发布会上的表态已经很清楚了,加上字节跳动那个字少事大的一句话公告,态度已经定调,细节利益或许还有谈判空间,但核心技术不会出让。

结果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最近几天外媒在到处散播、渲染 "TikTok 算法卖给了美国 ",甚至连 " 美国大胜利 " 都喊出来了。接着这批美国人的自嗨开始出口转内销,于是国内也冒出来一批博主大喊 " 这回 TikTok 真保不住了 "。

这些内容的信源基本来自美国媒体,所以决定还是来讲讲这件事。

字节全资控股公司仍运营 TikTok 美国业务

首先:TikTok 全球业务和美国业务没有被出售,字节跳动也始终握有算法控制权。这次的框架是以 " 委托运营 + 授权使用 " 为基础的,而且这种路径其实是跨国企业全球化中非常常见的合规路径。

我们明确一下字节跳动是怎么控制美国 TikTok 的:

字节跳动全资控股 TikTok 美国公司,TikTok 美国公司经营 TikTok 在美业务,包括广告,电商等等。

到了 2022 年,因为美国对用户数据安全的担忧,TikTok 启动了一个 " 得州项目 ",成立了一个叫做 "TikTok 美国数据安全(TikTok US Data Security,TikTok USDS)" 的公司,由 TikTok 美国公司 100% 持股,专门负责数据安全相关业务。

那么这几个主体的各自职能就很清楚了:算法属于字节跳动;美国人的数据及内容安全等问题,由 "TikTok 美国数据安全 USDS" 负责。

根据目前国内的多方信源,本次中美马德里谈判后,TikTok 美国问题的基本框架已经定了,变化主要发生在 "TikTok 美国数据安全 USDS" 这家公司里。

简而言之,你们不是担心数据安全吗?那我们把专门负责美国用户数据安全的这家公司拿出来,可以接受你们的入股和监管。至于其他的业务,包括算法,你们就都别插手了。

目前外媒包括美国官方所说的一切所有权转移等内容,都是针对 "TikTok 美国数据安全 USDS" 这家公司,其实颇有偷换概念的意思。甚至这个 " 控制权转移 ",也是一个有点春秋笔法的说法。因为字节依然会保留 USDS 接近 20% 的股权,看上去比例降了,但其实这个持股比例,依然会是该公司最大的单一股东。

不信你们可以去看看各家上市公司的最大单一股东持股比例都是多少,一般来说超过 15% 就已经很高了,有很多公司的最大单一股东持股比例还不到 10%。

所以美国说 TikTok 所有权发生转移,多少有点招我这种专业人士的笑话。但说实话我也已经有点习惯了,毕竟自从特朗普来了,美国的发言已经越来越有梦到哪句说哪句的风范了。

租房的怎么敢说房子是自己的

至于所谓的 "TikTok 的算法卖给美国 " 的流言,这一点,中国政府的表态,再清楚不过:" 中美双方就通过 TikTok 美国用户数据和内容安全业务委托运营、算法等知识产权、使用权授权等方式解决 TikTok 问题,达成了基本共识。"

从目前的中方官方表态来看,算法显然是不可能卖掉的。TikTok 算法属于中国的出口管制范围内的技术,所有跨境的使用或许可,都要遵守中国的法律。换句话说,卖是不可能卖的。但授权委托运营是可以的。

当前流传的 TikTok 协议的信息中,外媒的说法经常用 "lease 算法 "" 控制算法 "" 重训练算法 " 等措辞,这就像在说:住户已经拿到了房子的钥匙,可以自在改造。但中方官方与中国媒体用的是 " 授权/许可使用权(license)"" 委托运营 "" 知识产权仍在中国 "" 出口技术审批 " 等措辞,更像是 " 你可以在租期里好好住,但房子还是我的 "。这两种说法的差别,看似只是一个词(lease vs license、控制 vs 授权、卖 vs 授权使用),但在法律与商业实务里是巨大的区别。

而美国方面之所以不断强调 " 控制 "" 重训练 "" 美国主导 ",更多是从政治话术和舆论导向出发——要向美国国内交代,证明这是一次 " 美国赢了 " 的谈判结果。

这正是为什么同一份方案,在华盛顿媒体的标题里是 "TikTok 算法归美国了 ",而在北京的表述里是 " 中国政府将依法审批 TikTok 所涉及的技术出口、知识产权、使用权授权等事宜 "。两边说的是同一件事,却像是发生在两个平行宇宙里。

所以这里还是给大家一个小提醒,全世界的官方发言,中国的最严谨。美国官方和中国官方都说了同一件事,可以无脑信中国的。

TikTok 模版的示范效应

这场中美博弈到今天,背后真正值得中国企业思考的,已经不是走不走了,而是如何从 " 出海 " 走向 " 全球化 "。

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早已超越 " 产品出海 " 的初级阶段,进入 " 技术出海 "" 模式出海 " 的深水区,而这也意味着它们不可避免地会触碰地缘政治、数据安全、技术主权等更复杂的议题—— TikTok 遭遇的审查压力,与华为在 5G 领域面临的市场限制、大疆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遭遇的合规质疑,本质上同属一类挑战:当中国企业的技术实力与市场影响力突破传统认知,如何在他国的监管框架下守住核心权益,成为必须解答的共性命题。

在此背景下,TikTok 的应对策略具有鲜明的行业参考价值:一方面,通过成立专注于数据安全的本地化公司(TikTok USDS),将数据安全业务与核心商业运营分离,既回应了美方的监管诉求,又避免了重要业务的控制权旁落;另一方面,通过引入本地股东、构建利润共享机制,将自身发展与美国本地市场的经济利益绑定,形成 "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 的合作生态,有效降低了单一主体面临的政策风险。

在利益共享方面,TikTok USDS 要想独立运营,一定是要有收入的。想来 TikTok 美国业务中的一些本地收入,比如美国本土的直播收入、中小企业收入等,可能会放到 USDS。未来,TikTok 美国业务的各主体之间,应该也会有商业上合理的收入分享机制。

而事实上,委托运营本身也是跨国企业在非母国市场开展业务的常规选择。微软将中国区云服务委托世纪互联运营,苹果把中国区 iCloud 业务交由云上贵州负责,均通过技术支持与本地运营结合的方式服务市场。在娱乐行业,迪士尼在上海以合资公司形式开展度假区运营,在日本委托东方土地公司打理东京迪士尼度假区,通过知识产权授权与本地运营分工实现共赢。在游戏行业,暴雪先后委托九城、网易运营中国区《魔兽世界》,腾讯委托竞舞运营东南亚地区《王者荣耀》,依托 " 研发方 + 本地运营方 " 的模式拓展市场。这些跨行业、跨地区的案例,充分印证了跨国企业在非母国开展委托经营的普遍性与合理性。

TikTok 的选择并非特例,而是对跨国企业非母国业务模式的合理沿用。

结语

TikTok 的整场博弈,本质是中国企业全球化从 " 野蛮生长 " 到 " 成熟进阶 " 的缩影,也彰显了中国企业对全球化规律的深刻理解——真正的全球公司,既要坚守核心权益底线,也要学会用规则思维实现利益平衡。

收入分成、共建生态、合规运营,这些并非 " 妥协 ",而是构建全球信任的必要路径。企业出海要成为当地生态的一部分——无论是技术共享、合规缴税,还是与本地伙伴合作,本质都是通过利益绑定降低信任成本,把 " 外来者 " 身份转化为 " 共同体 " 角色,这才是全球化企业的长久生存之道。

TikTok 的经历证明,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或许布满地缘政治荆棘,但只要守住核心竞争力,以专业合规姿态融入全球体系,就能在挑战中完成进阶。这既是字节跳动的成长,也是中国经济走向开放成熟的必然。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714.org.cn/gov/681.html发布于 2025-09-24 16:03:21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读懂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1199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