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吴泳铭,云时代的领航者,争做云班长引领潮流!

访客 2025-09-25 16:23:49 69366 抢沙发
吴泳铭,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之一,积极投身云计算领域,争当“云班长”,他致力于推动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吴泳铭认为,云计算是未来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才能把握住未来的机遇,他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云计算技术能力,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云计算服务,他的努力和付出,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卡在阿里云栖大会开始前,“木头姐”旗下的两支ETF买入了阿里。这是她的基金四年来首次重新持仓阿里股票。

具体聊下这次的云栖大会吧。

第一,通义千问又发了一批模型,到今天开源的模型总量超过300,累计下载量超6亿。这次发布的新品包括最强的旗舰模型Qwen3-Max,以及支持原生音频的视频生成模式Wan2.5。

关于阿里此次发布会,说点有意思的。

阿里两个团队今天都有新的业务进展,阿里云开云栖大会的同时,夸克也发布了自己的全新AI创作平台“造点”,接入通义万相Wan2.5。

夸克这边一开始就宣布,“所有用户均可限时7天免费体验通义万相Wan2.5的视频生成能力” 。但是一开始好像通义团队发的新闻稿里没有说免费,后来我再去查看资料校对的时候发现又增加了免费的话术。

通义在阿里的定位似乎更偏向工具角色,完全没有投入太多C端推广的资源。这次看起来也一样,模型是通义研发的,但反而是夸克拿过来让用户免费使用,推广自己的产品。

吴泳铭这个“班长”会后可能需要好好协调下夸克和通义两位“同学”之间的关系。

阿里对开源态度非常明确,就是要一条路走到白。

在Meta已经确定拉了的情况下,开源赛道已经完全进入中国模型的主导时代。DeepSeek和阿里都是当世开源最强,但从商业模式的角度说,阿里会更明确一些。

AI模型的进展速度很快,硅谷现在情况基本是ChatGPT、Gemini、Claude、Grok这几家轮流更新、轮流当C位,所以稳定持续的更新是阿里很大的优势。

传统上开源软件最大的问题就是维护性差,项目负责人动不动撂挑子。让大家知道并且相信项目不会死,是吸引用户使用和建立社区生态最重要的部分,比软件本身的功能还要重要。阿里跟千问系列现在的track record是最好的,没有之一。

第二,3800亿不是终点,只是阿里AI战略的开始。

吴泳铭在演讲中表示,阿里正在积极推进三年3800亿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且还会持续追加更大的投入。过去一年,阿里云AI算力增长超5倍,AI存力增长4倍多。

还有一点很多人没注意,就是阿里云在大幅增加资本投入的同时,营收和利润都是在涨的。最新的季度财报中,阿里云营收增长了26%,经调整EBITA也增长了26%。

投入增加、规模扩大、赚钱能力提升,这是任何行业都希望拿到的商业剧本。

如果你把阿里云3800亿及其Pro Max版本,跟淘宝闪购的500亿放到一起,我们可以回答一个问题:今天的阿里跟两年前、乃至一年多以前的阿里到底有什么区别?

我认为区别在于今天的阿里要自信得多。而企业的自信是可以传导到员工身上的,这对于阿里这样的大厂来说非常重要。

第三,阿里的战略拼图可以概括为:通义是操作系统,AI云做承载设施。

吴泳铭演讲中说,LLM代表的技术平台未来将替代现有OS的地位,所有链接真实世界的工具接口都将与大模型连通,所有用户需求和任务都会通过大模型来执行。

之所以通义千问坚定选择开源,是因为阿里想要打造AI时代的Android。LLM的操作系统将运行在超级AI云上,AI云就是下一代计算机。

这是个非常宏大的愿景,而设置一个宏大愿景最大的困难,在于你的故事足够逼真,逼真到别人愿意相信。

阿里的这套宏大愿景,背后确实有很具体合理的逻辑,它不是漂在空中的浮云,而是落在地上的千问模型、开源体系、软硬全栈的协同优化和系统创新。

因此,这套宏大叙事不管在内部还是在外界,都得到了起码的认可。

我这个叙事也有证据,阿里股价今年以来涨了一倍还多。

吴泳铭,云时代的领航者,争做云班长引领潮流!

当然,这里仍然存在一个路线之争。

阿里云走的路线,是开源加云的组合。

过去三年里,AI领域的路线争议有两点。一方面是开源跟闭源的争议,另一方面是云侧跟端侧的争议。开闭源的争议目前已经相当明朗,标志性节点是百度全面转向开源和山姆奥特曼承认承认站在了历史错误一边。

但云侧跟端侧的争议目前是还没有定论的。端侧AI的优势在于用户对于数据的完全掌控,小模型的成本优势,以及低延迟和可离线运行等。云侧AI的优势则在于随时可以OTA更新,模型能力更强,可以跨端同步,以及对于设备硬件要求较低等。

但整体上的形势,是有利于云的。因为消费电子的硬件能力提升速度过去十几年里都在放缓,并且能在设备上运行的模型性能跟云端模型差距还很大。不过即便端侧AI未来会更多普及,云侧AI也仍然有巨大的需求,阿里云面临的最坏结果不过是端云混合。

第四,吴泳铭认为AGI已经是确定性事件,下一个目标是超级人工智能(ASI)。

我看有人说,他的这个讲法有争议,因为现有的LLM还不具备普遍的泛化能力。但这么说的人,明显是没有认真听吴泳铭的演讲。业内对于AGI有争议是事实,但这个争议主要是因为大家对于AGI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

吴泳铭其实是给了定义的,原话是“AGI的目标是将人类从80%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我们专注于创造与探索。”相对而言,吴泳铭对AI的关注,更多地落在它能多大程度上解放人类的日常工作。

“解放人类80%的日常工作”这个目标,按照现在的AI发展速度,实现是肯定在预期之内的。所以吴泳铭的说法没有任何争议。我觉得对于阿里的生意场景来说,这个定义是比一些抽象的关于智能本质的争论要更合适,因为它更具体。

不是说关于图灵机的能力局限、P=NP是否成立、人类智能跟机器智能是否有本质差异这些问题不好,而是它们暂时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

阿里云的定位是提供企业应用AI的基础设施,没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吴泳铭来说其实没有价值。吴泳铭将AGI定义为“解放人类80%日常工作”的技术,这种务实而具体的愿景,比抽象的理论争论更能引发共鸣,也更契合阿里云作为企业AI基础设施提供商的角色。

说实话,这次云栖大会是给了我惊喜的。惊喜的背后,也带着点压迫感。一个更加自信、目标清晰的阿里怎么可能没有压迫感。

这种规模的投入,吴泳铭瞄准的是未来的定义权。阿里最终能走到哪里还不确定,但当下跟这种叙事对赌肯定是不理智的。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714.org.cn/gov/723.html发布于 2025-09-25 16:23:4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读懂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936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