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举报最高奖100万,证监会吹哨人保护计划细节全解析
证监会公布了举报最高奖励100万的“吹哨人保护计划”细节,旨在鼓励公众积极举报证券市场违法行为,该计划将保护举报人的身份和安全,确保其不受任何形式的报复或威胁,此举将有助于加强证券市场的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
记者丨崔文静
编辑丨巫燕玲
最高奖励可达 100 万元!证监会为资本市场 " 吹哨人 " 送出了一份包含更高奖金、更强保护与更严问责的 " 升级礼包 "。
9 月 30 日,证监会与财政部联合发布《证券期货违法行为吹哨人奖励工作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吹哨人奖励规定》),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截止时间为 10 月 30 日。
这份《吹哨人奖励规定》是在 2014 年发布并于 2020 年修订的《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工作暂行规定》基础上进行的全面修订。此次将文件名称更改为 " 吹哨人奖励规定 ",旨在更好地弘扬吹哨人的正义担当精神,突出其专业特性,并强化激励导向。
这份 " 升级礼包 " 通过提高奖励、强化保护和明确责任,以期能够更有效地发动市场力量,共同打击证券期货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
奖金天花板:100 万奖励与三大升级路径
举报奖励多少钱,无疑是最受市场关注之处。
从《吹哨人奖励规定》来看,针对吹哨人的奖励全面升级:
奖励金额由案件罚没款金额的 1% 提升为 3%;
提供重大违法行为线索的,奖金上限从 10 万元提升为 50 万元;
提供的案件线索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或者涉案数额特别巨大,或者吹哨人为内部知情人员的,每案奖金上限从此前的 30 万元、60 万元统一提升至 100 万元。
其中两个细节值得重点关注:
第一,吹哨人每个案件最高可获奖励 100 万元;
第二,鼓励内部知情人员进行举报,并且内部知情人举报更易获得高额奖励。
内部知情人高额奖励背后,与其有望对案件办理作出更大贡献有关。
《吹哨人奖励规定》明确,优先核查和处理内部知情人提供的违法线索,并且线索处理单位可根据调查需要请内部知情人员协助调查。
与此同时,为确保信息公开的公平性,吹哨人可以查询线索处理程序性信息,但线索处理单位不单独答复或者告知吹哨人线索处理信息,依法需要公开线索处理信息的,按照规定公开或者披露。
不是所有举报都行?
百万元罚没款起步的高门槛
需要注意的是,吹哨人制度推出的初衷是借助吹哨人力量,加大对资本市场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现与惩处,更好适应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监管执法工作要求。
有鉴于此,并非所有的吹哨人都能获得奖励,要想拿到奖励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
其中,最为核心的条件有两点:
条件一:案件罚没款金额不低于 100 万元。 此前为不低于 10 万元。
根据受访人士分析,上限的提升与当前监管对于资本市场重大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大幅提升紧密相关。上限虽有提升,但获得奖励的难度并未产生实质性变化。
条件二:必须为重大案件,并且需要具备 " 三个严重 " 特征。 具体包括严重破坏证券期货市场秩序,严重危害金融安全,严重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
" 吹哨人奖励仅针对重大案件施行,而非面向全部案件,有助于降低个别人员为了获得奖励而恶意举报的可能性。" 受访人士分析。
相较于此前版本,此次征求意见的《吹哨人奖励规定》给予匿名吹哨人奖励机会。《吹哨人奖励规定》明确:按要求补充相关材料信息的匿名吹哨人,以及在违法行为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吹哨人,符合条件的也可予以奖励。
有了匿名举报奖励这一激励制度,知情人进行举报的积极性则会进一步加大。
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吹哨人撤销、撤回线索和妨碍、阻碍违法行为查处的,奖励将被取消。
匿名举报、全面保护、强力问责:给你的勇气加码
除上述内容外,此次《吹哨人奖励规定》修订还有多个细节值得关注。
首先,优化奖励程序。启动奖励程序后,证监会公布拟奖励案件名单、奖励时间安排、确认登记程序等,并同步委托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办理吹哨人登记工作。明确吹哨人登记确认期限为 3 个月。奖励资金纳入中国证监会部门预算。为激励吹哨人及时提供重大违法线索,在案件罚没款入库金额能够覆盖奖励金额后启动奖励程序,一起案件奖励一次,案件奖金总额不超过罚没款实际收缴金额。
其次,完善保护机制。对吹哨人身份信息实行匿名管理;因核实情况、实施奖励而联系吹哨人,需要使用吹哨人身份信息的,应当履行登记手续。严格规范收集处理内部知情人员个人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暴力、胁迫、诽谤、泄露个人隐私或者其他违法手段打击报复吹哨人,不得以解除、变更劳动合同或者其他方式阻拦、限制或者干扰内部知情人员提供违法线索。
发行人、上市公司、非上市公众公司、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证券期货服务机构打击报复吹哨人的,视为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存在缺陷,视情节轻重依法依规处理;合规风控、督察稽核岗位人员参与的,依法依规从重处理。
再者,健全监督问责机制。加强对举报线索处理履职不力的追责问责机制建设,规定线索处理单位的工作人员对吹哨人提供的重大违法行为线索,不履行职责、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影响查处工作的,视情节轻重依法依规作出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714.org.cn/gov/911.html发布于 2025-10-01 18:37:4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读懂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