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减政策后,新东方与好未来如何重归巅峰?
双减政策实施前,新东方和好未来等教育机构在中国的教育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这两个机构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师资力量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吸引了大量学生和家长的关注,随着政策的调整,这两个机构也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和变革,新东方和好未来需要适应新的教育环境,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他们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保持其市场地位和竞争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独立思考,作者:潘大叔,题图来自:AI 生成
1、好未来教育今天公布了截至 2025 年 8 月 31 日的 2026 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在 2026 财年第二季度,好未来净收入达到 8.61 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 6.19 亿美元增长 39.2%。经营利润为 9609.7 万美元,相比上年同期的 4762.2 万美元,增幅超过一倍。本季度,归属于好未来的净利润达到 1.24 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 5743.1 万美元,同比增长约 116%。非美国会计准则下,归属于好未来的净利润为 1.36 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 7432.9 万美元增长 83%。
2、相比前天新东方发布的 2026 财年一季度财报,好未来这份季报无疑更加亮眼。营收增速依然维持在 40% 左右的高增速,利润增速更是在 100% 以上。
3、截至目前,我只看到财报的新闻稿,没看到完整的财报,好未来财报的信息披露反正是越来越少了,只能靠猜了。其实对比好未来一季度和二季度财报的数据,他们的经营策略没有什么变化。因为学习服务的运营利润一般不会有太大的波动,大概率就是控制了学习机方面的投入,亏损减少所致,同时学习服务的营收占比比上一个财年更高。正如我在《关于好未来 2026 财年一季度财报的思考》中写过的 " 可以确定的是好未来未来财报的利润盈亏几乎完全会取决于学习机业务的投入力度 "。
4、对比新东方和好未来,从营收来看,新东方不考虑东方甄选因素,其实在上个财年就基本回到了双减前的规模,而好未来差不多回到了 50% 的规模,这个财年应该差不多能回到 70% 的水平吧。这和两家公司的业务构成有关,K12 只是新东方的一个核心业务,而几乎是好未来的全部。如果减掉新东方其他业务增长因素和好未来学习机业务因素,我估摸双方 K12 业务到双减前的体量应该差不多,40% 左右?
5、但是,显然现在好未来的 K12 业务的增长势头要更好,估计怎么也得有 30% 多的增速吧,而新东方显然最近一个季度非常不理想。新东方财报会上杨志辉说二季度 K9 业务增长预计到 20%、高中业务恢复双位数增长,由此可见两项业务在一季度一个不到 20%,一个个位数增长,确实低了不少。未来如果能恢复且持续达到 20% 这个增长率的话,那新东方的 K12 业务还是可以的。
6、如今的新东方营收增长慢,利润率更高;好未来营收增长快,利润率更低。像不像回到了双减前两家的竞争格局?就连好未来的学习机业务也像双减前的学而思网校一样不计亏损地大规模投入,而新东方的智能学习设备上的投入也像以前的新东方在线一样稳扎稳打,以利润或者说不亏少亏为主导的有限投入。
7、或许经历了双减,老俞和张邦鑫都有一些变化和调整,但骨子里的东西没变——一个愿意为确定性埋单,一个愿意为不确定性埋单。
8、当然,两家公司也有共通之处。譬如新东方和好未来的现金余额都在大幅减少,一方面因为他们都是良心好公司,在大幅回购或分红,对得起股东;一方面估计也都把钱用在扩张教学中心上了,从现金减少规模看,扩张速度应该也差不多。当然,盲猜双方是否会为 AI 做资本支出,估计这块肯定是好未来投入更大。没看现金流量表,所以以上纯属经验之谈,未必准确。
9、新东方和好未来在面对着同样的挑战——出生率下滑。从这个影响因素看,好未来显然面对着更大的挑战,毕竟 K9 业务是好未来最核心的业务,也是未来最早产生负作用力的业务了。虽然,这是几年后的事情了,但是如何应对这种必然的挑战,所需要的准备周期可是几年都未必能做到的。如果说有焦虑,那么老俞更多焦虑的是现在,张邦鑫更多焦虑的是未来。当然,经历过了双减了,也许都没什么可焦虑的了。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714.org.cn/gov/1559.html发布于 2025-10-31 16:01:34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读懂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