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巨头和辉光电再战港股,荣耀等大客户加持,六年累计亏损达百亿
荣耀成为大客户,推动“显示面板龙头”和辉光电再次冲刺港股上市,该公司近年来面临累计净亏损上百亿的困境,但仍有信心通过与荣耀等大客户的合作,实现业务增长和盈利,此举将有助于和辉光电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其行业地位。
在美的、顺丰等A股科技巨头顺利完成赴港上市后,硬科技玩家很快掀起了一股“A+H”双重上市的热潮,并持续至今。
10月24日,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辉光电)递表港交所,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
和辉光电是一家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制造商,产品主要应用于平板、电脑、手机、车载显示、手表等,合作过华为、荣耀、步步高(小天才)、小米、OPPO、vivo、联想等品牌。
其实,和辉光电已经是资本市场的“老熟人”。早在2021年,公司就已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今年4月首次递表港交所,试图打造“A+H”双上市平台,但最终招股书失效,于是在今年10月再次递表。
而赴港上市坎坷背后,是和辉光电长期亏损的艰难处境。自成立以后,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Wind数据显示,从2020年至2025年9月末,企业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超100亿元。
连年亏损导致其资金链承压。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和辉光电短期资金缺口约6亿元,此次赴港IPO的目标之一就是拟募资还债。
只是,资本市场愿意为此“买单”吗?
01 二闯港交所,不到6年累亏超百亿
在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领域,和辉光电算得上是先行者。
2012年,和辉光电正式成立;2年后(即2014年),公司第4.5代AMOLED生产线实现量产,成为中国首家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量产的厂商。
据悉,AMOLED是一种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通过精确控制电流,形成电场,使OLED有机材料中的电子和空穴发射可见光,从而实现自发光。
与液晶显示(LCD)技术相比,AMOLED提供了更高的亮度和对比度、更好的色彩饱和度,拥有多样化的面板尺寸规格、超薄的外形,可实现柔性显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脑、平板、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之中,并催生了这一市场的增长。
灼识咨询预计,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的渗透率将从2024年的29.2%增长至2030年的35.8%,成为显示技术的核心发展方向之一。
在这个领域深耕10余年的和辉光电,目前已建成第4.5代和第6代两条现代化AMOLED生产线,可以生产刚性、柔性及Hybrid AMOLED显示面板,并推出了可折叠及曲面显示面板等新产品。
凭借这些产品,和辉光电的确在市场占据了一定地位。根据灼识咨询资料,以2024年中大尺寸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销售量计,公司凭借320万片的销量、14.5%的市占率,成为全球第三大、中国第一大的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制造商。
但放在行业中来看,和辉光电“全球第三”的含金量并不算太高。灼识咨询数据显示,排名前两位的企业都来自韩国,这两家韩国公司的累计销量达到1580万片、市占率超过72%。
此外,和辉光电明显缺乏价格优势。以公司重点布局的中大尺寸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为例,2024年,这一面板销量为320万片、销售额19亿元,若以此粗略计算,平均售价约为594元/片。
在招股书列举的行业TOP5企业中,有三家公司的面板平均售价在千元以上。正是由于价格偏低,导致和辉光电销售额排名降至第4,市占率骤降至5.4%。
没有建立足够的价格优势,和辉光电正面临连连亏损的困境。和辉光电坦承,“自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公司分别亏损16.02亿元、32.44亿元、25.18亿元、8.40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约82亿元。
拉长时间来看,和辉光电的亏损远不止于此。10月30日,和辉光电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财报,归母净利润亏损13.70亿元。2020年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约107亿元。
在越堆越高的亏损面前,和辉光电何时才能走向盈利?
02 大客户依赖症明显,华为、荣耀上榜
在利润长期亏损之外,和辉光电的收入也在剧烈震荡。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41.91亿元、30.38亿元、49.5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24%、-27.50%、63.19%,起伏不定。
不过,如果今年收入能够继续保持增长,和辉光电的收入规模今年大概率仍将顺利迈过50亿元大关。
而和辉光电能够将规模快速做大背后,离不开大客户的支持。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第一大客户「客户A」每年贡献10亿元以上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38.7%、36.0%、43.2%及47.4%。
据和辉光电透露,「客户A」是一家位于东莞的消费电子公司,双方于2015年2月订立采购主协议,初步有效期三年,期满后将自动续期。
这与公司和华为终端的合作相吻合。据和辉光电在A股上市时披露的资料,公司于2015年2月与华为终端签订销售合同,初始有效期3年,到期后自动延续1年,且不限延续次数。
2017年,华为终端就已经是和辉光电第二大客户。于2020年时,华为终端正式成为公司的第一大客户,当期贡献了5.96亿元销售额,占比总销售额的24.26%。
对此,「创业最前线」试图向和辉光电求证,「客户A」是否就是华为终端?是否担忧对于大客户的极度依赖会左右公司经营状况?如何快速拓展新客户群体?但截至发稿仍未获回复。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荣耀终端也正式进入公司前五大客户行列,当期贡献了2.65亿元销售额,占年度销售额的5.36%。
2025年上半年,荣耀终端又贡献了2.57亿元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9.6%,一跃成为公司第三大客户。以此来看,和辉光电与荣耀终端的合作逐渐加深。
而这不过是和辉光电与大客户关系的一个缩影。报告期内,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为74.0%、78.6%、81.5%及82.3%,集中度越来越高。
但奇怪的是,背靠实力如此雄厚的大客户,和辉光电的去化却显露出承压之意——存货突然飙升。
报告期内,公司的存货分别为14.89亿元、8.61亿元、8.32亿元及11.25亿元。到2025年9月末时,其存货进一步上涨至11.49亿元。
而这些存货每年都产生上亿减值。于报告期内,其存货跌价分别为3.63亿元、4.45亿元、4.23亿元及2.83亿元,这对和辉光电本就长期亏损的利润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0.02亿元,同比增长8.25%。和2024年同期82.61%的增幅相比,增速已经大幅放缓。
在收入增速明显放缓之后,和辉光电是否有必要储备超10亿元的存货?这些产品是否已经有客户预定?是否担忧存货过高,导致去化承压,进而侵蚀利润?
对此,「创业最前线」试图向和辉光电方面进行了解,但截至发稿仍未获回复。
03 股东、高管集中减持,存在6亿短期资金缺口
和辉光电是“含着金汤匙诞生”的半导体企业。
2012年,联和投资与上海金联共同出资组建和辉光电的前身和辉有限。其中,联和投资以货币资金认缴25亿元,占股80.65%;上海金联以土地厂房作价认缴6亿元,占股19.35%。
天眼查显示,联合投资、上海金联分别是上海国资委、上海金山区国资委旗下的国有企业。此次IPO前,和辉光电的前三大股东都是国企,其中联合投资仍是控股股东,持股58.35%。
从诞生之日起,和辉光电在“国企”光环加持下,有政策、资金的多方位托举,又被送入资本市场。2021年5月,公司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募资净额高达80.02亿元。
除此之外,和辉光电还获得了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获得的银行借款总额超137亿元。
只是,半导体是一个“烧钱”的行业,技术更新迭代极快,从设备采购到人才培养、从工艺验证到量产爬坡,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巨额资金堆砌。对于长期亏损的和辉光电来说,再多的资金也像流水般消失得飞快。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的货币资金为10.19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10.01亿元,流动资金合计约20.2亿元。同期,其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金高达26.21亿元,存在短期资金缺口约6亿元。
此次赴港IPO,和辉光电明确表示,募资用途之一就是偿还部分银行借款及其他借款。
只是,资本一向逐利,这只会更加考验和辉光电的实力。在2021年登陆A股之初,和辉光电的股价最高上涨至5.14元/股,但截至2025年10月31日,其股价报收2.72元/股,较巅峰时期下滑47%。
利润持续亏损、股价下滑之下,和辉光电背后的股东、高管也在减持套现。
2024年10月至2025年1月,和辉光电第二大股东集成电路基金减持2.1亿股公司股票,套现5.49亿元。
今年8月27日,因自身经营资金需要,集成电路基金又表示,拟减持不超过2.76亿股公司股份,合计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
次日,和辉光电宣布,公司董事、总经理刘惠然,副总经理陈志宏,总会计师、董事会秘书李凤玲,副总经理张斌累计减持公司35.16万股,合计套现92.78万元。
在递表港交所前夕,公司重要股东、高管纷纷下场减持,是否对公司前景不看好?如何提振持续下滑的A股股价?对此,「创业最前线」试图向和辉光电方面进行了解,但截至发稿仍未获回复。
国资能助力一时,却难以永久托举企业。面对高投入与高亏损的拉扯,和辉光电若无法在技术与盈利间找到平衡,再多光环也终会失色。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714.org.cn/gov/1625.html发布于 2025-11-02 16:03:0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读懂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